全球第一个研发成功肺癌领域里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易瑞沙),不仅开启了肺癌的精准医学时代,也开启了生物标志物用于伴随诊断及患者入组的先河,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其临床药物上市的曲折之路。
肺癌领域第一个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上市的曲折之路年阿斯利康的易瑞沙率先在日本上市吉非替尼,年FDA根据SubpartH加速批准法规有条件批准易瑞沙在美国上市。
FDA批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数据来之于两个Ⅱ期临床IDEAL1试验和IDEAL2试验。这个适应症的加速批准是基于缓解率而不是生存率。易瑞沙被FDA批准作为三线治疗方案,针对的是化疗失败或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随后,在III期的ISEL临床试验中,易瑞沙和安慰剂进行了比较,实验对象包括名晚期或者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结果表明和安慰剂相比,在提高患者总体生存期方面,易瑞沙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基于该临床试验的失望表现,年FDA不允许易瑞沙在新患者中使用,基本上宣告了易瑞沙在美国市场的结束。同年阿斯利康也撤回了易瑞沙在欧洲的上市申请。年阿斯利康主动宣布在美国市场将易瑞沙撤市。
肺癌领域第一个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上市的曲折之路然而,从年开始,有科研人员发现吉非替尼在某些特定人群,比如亚洲人群或者非吸烟者人群中表现良好,并且逐步发现这些人群EGFR基因变异的比例较高,从而得出吉非替尼的疗效有可能和EGFR的基因突变有关。而后进行了INTEREST研究及IPASS研究。
INTEREST对比了吉非替尼和多西他赛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在这项研究中,与多西他赛相比,吉非替尼对存在EGFR突变患者的客观反应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42%吉非替尼vs21%多西他赛;P=0.04),且具有更长的无进展生存期(7.0个月吉非替尼vs4.1个月多西他赛;P=0.)。而其他生物标记物不能预测无进展生存期的改善。结果表明:吉非替尼非劣效于多西他赛,可以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治疗。
IPASS研究是一项针对一线治疗的随机开放平行Ⅲ期研究,比较口服吉非替尼mg每日一次单药治疗和紫杉醇/卡铂二联化疗的疗效,入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为“男性和女性、从未吸烟和既往轻度吸烟以及腺癌”受试者。该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易瑞沙在亚裔、不吸烟和腺癌人群中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更长(HR为0.74,95%CI为0.65,0.85,P<0.0),也证明了易瑞沙在这部分人群中一线治疗的临床意义;基于之前INTEREST的亚组分析结果,此次试验按照研究设计进行了生物标志物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吉非替尼使EGFR突变阳性受试者的PFS更长(HR为0.48,95%CI为0.36,0.64,P<0.0),突变阴性受试者的PFS短于二联化疗(HR为2.85,95%CI为2.05,3.98,P<0.0)。
另外的两项研究,WJTOG和NEJ的结果显示:在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与化疗相比,吉非替尼明显改善PFS和ORR,(IPASS,WJTOG和NEJ)三项研究同时奠定了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在晚期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地位。年,欧盟批准易瑞沙用于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各线治疗,同时在年,易瑞沙又重新回到了美国市场。
肺癌领域第一个靶向药物—吉非替尼上市的曲折之路适应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具有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
①用药前必须明确有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EGFR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到的EGFR敏感突变。
②肿瘤组织和血液均可用于EGFR基因突变检测,但组织检测优先。本条标准也适用于其他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③治疗期间因药物毒性不可耐受时,可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如疾病进展则不能在同一代药物之间替换。
④治疗过程中影像学显示缓慢进展但临床症状未发生恶化的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显示寡进展或中枢神经系统进展患者,可以继续使用原药物加局部治疗;对于广泛进展的患者,建议改换为其他治疗方案。
⑤用药期间必须注意常见的皮肤黏膜反应和腹泻;应特别注意间质性肺炎、肝脏毒性和眼部症状的发生。全球因吉非替尼所致的间质性肺炎平均发病率约1%,在中国发病率更低些,只有0.5%。
⑥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调整:(1)CYP3A4强诱导剂:如果未出现重度药物不良反应,吉非替尼日剂量可增加至mg,中止强效CYP3A4诱导剂给药后7天,重新开始吉非替尼mg给药。(2)CYP3A4抑制剂: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和伊曲康唑)能降低吉非替尼代谢,增加其血浆浓度。吉非替尼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合并用药时,应监测不良反应。
⑦在某些肿瘤急症的情况下如脑转移昏迷或呼吸衰竭,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对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可考虑在驱动基因不明的情况下尽快用药。一旦病情缓解,必须补充进行EGFR突变的组织或血液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