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TA说特邀作者:若若
其中一个是纳西莎的扮演者HelenMcCrory,另一个比较陌生,合影下面一段注释,大意就是这另外的一个女人与纳西莎颇有渊源,至于究竟有啥渊源,后面会讲到。楼主个人比较喜欢关于命运与选择的故事,所以一直对布莱克之间的爱(xiang)恨(ai)离(xiang)合(sha)非常感兴趣。偏执而又癫狂的大姐贝拉特里克斯,与大姐外貌酷肖却背叛家族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路的二姐安多米达,还有看似平凡顺从却在最后的战役做出与自己出身教育甚至信仰完全相反的抉择的小妹纳西莎,这样命途迥异个性鲜明的三个姐妹,单抻出来故事大概就能写上七本书。
将布莱克姐妹与米特福德(Mitford)姐妹联系起来是国外一个已经存在但不算主流的观点,楼主一开始只是半信半疑,在查阅多方资料之后感觉两者的命运和选择确实有些相似之处。考据神马的,有时候会落入生拉硬套的窠臼。所以为了避免落入这一窠臼,我必须事先声明这个观点从来没有被官方认可过,它是小众并且非官方的,但是相信的人却也具有一定的规模。楼主不能说JK就是照着米特福德姐妹写的,但是楼主至少可以肯定JK知道甚至非常崇拜其中的一位米特福德,所以写作的时候很可能有意识无意识地做了些许参考。至于诸位看过本贴觉得两组姐妹相似与否,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还有一点,此贴涉及的历史人物几乎都是贵族出身,即自己或者父亲有着某种贵族的头衔。印象中“纯血家族对应的是贵族”这一观点好像在哈吧有很大的争议,有人热衷把它写在同人里,什么lordsladies之类,大多写得十分崩坏,因此不少人反感它认为纯血根本算不上贵族。怎么说呢,在强调血统/阶级/出身这方面贵族和纯血统存在一些相似性,而且二者都是在走向没落的。楼主感觉贵族这玩意就是一头衔,头衔下面有好人也有坏人,极度反感或者极度拥护这种对应的有可能是都把贵族这个词本身想得太好了。
一,米特福德家族综述
米特福德(Mitford)家族,或者说弗里曼-米特福德(Freeman-Mitford)家族,往上可以追溯到公元14世纪,这个家族基本上是当地主发的家。到了米特福德姐妹的祖父阿尔及农·米特福德这一代呢,祖上已经世袭了十代伯爵了。阿尔及农不是长子无法继承伯爵的爵位,他本人是个外交官,圣彼得堡啊,北京啊,以及日本各地这位仁兄都去过了。他在日本经历过明治维新,日英同盟过后还陪着亚瑟王子去日本为天皇授勋,从我们的角度看这货大概还算得上是半个帝国主义侵略者,咳咳。后来阿尔及农因为杰出的外交工作被授予男爵爵位(Baron),成了第一代雷德斯代尔男爵。
然后便说到米特福德姐妹的父亲大卫。从某些方面来看,大卫这个人略有些深井冰。大卫是家中的第二个儿子,不爱读书,性格有些孤戾,不能控制脾气常常发怒,长大以后歧视犹太人,歧视黑人,歧视所有外国人,还认为女性不应该接受高等教育......很多年后他的大女儿南茜把他写到了自己的小说里让他的暴躁脾气在英国家喻户晓,当然这是后话了。就是这么一个不算特别讨人喜欢的大卫不幸拥有一位阳光帅气讨人喜欢的哥哥克莱蒙特,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长子克莱蒙特身上。大概是怕大卫影响哥哥在学校的前途和声誉吧,父母把克莱蒙特送到伊顿公学的同时把大卫送到了一个比较一般的学校去。前面已经说过大卫不喜欢读书,倒是很向往军旅生活,毕业后他参加过布尔战争,做过茶叶贸易,结婚后给老丈人办的杂志打过工,后来还在加拿大搞过金矿生意,顺便说一句,他投资的金矿基本上就没挖出来过金子。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卫和克里蒙特双双参战,克莱蒙特不幸在战场上牺牲,留下两个女儿,看过唐顿庄园的筒子们都知道,那个时代女孩子不能继承爵位和祖产,于是大卫在兄长和父亲相继去世后意外地成为了第二代雷德斯代尔男爵。
米特福德姐妹的母亲西德妮·鲍尔斯早年随着父亲托马斯·鲍尔斯四处游历,这个托马斯·鲍尔斯是保守党的下议院议员。还有,我们今天看的时尚杂志VanityFair以及TheLady,是他老人家创办的。因为自己母亲很早过世,西德妮结婚前就开始管家,因此婚后能够将雷德斯代尔的庄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像那个时代许多的母亲一样,西德妮平时被日常琐事占据,对待子女比较刻板冷漠,很少展示自己的爱意。这样看来,摊上个脾气暴躁随时发怒的爹以及性子冰冰冷冷的妈,大概也是日后米特福德姐妹争先恐后离开家门的一个原因吧。
《哈利波特》的原著对于布莱克家的资产很少有正面描写,我们知道贝拉纳西莎嫁的莱斯特兰奇以及马尔福家十分有钱,可布莱克家,至少是小天狼星这边的布莱克家,却总透着一丝曾经辉煌后来家道中落的味道。与之相似的是,米特福德也是手头比较拮据。到了大卫继承爵位的时候,他每年的现金收入还不够维持父亲原先居住的庄园,于是只得卖了房子迁居别院。而精打细算的西德妮开始从细微之处省钱——比如吃饭不用餐巾,因为每个星期浆洗上百条餐巾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所以有一段时间大家口口相传米特福德家没有餐巾什么的........总之他家以一种宁缺餐巾不能缺猎犬和马驹的方式诡异地贫穷着。
言归正传,现在来说说已经念叨了很久的米特福德姐妹,楼上有位筒子提到宋氏三姐妹,米特福德们或许不如宋氏位处权利的最最中心,但是被称为英国的宋氏姐妹也不为过。首先,米特福德姐妹一共是六个而不是三个,大姐南茜Nancy,二姐帕米拉Pamela,三姐戴安Diana娜,四姐尤妮蒂Unity,五妹杰西卡Jessica,还有一个小妹妹黛博拉Deborah。这六位姐妹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半放羊式的家庭教师的教导中度过,长大后个性鲜明,不仅出落得相貌出众,还个个文采斐然各有建树。大姐南茜成为了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二姐帕米拉略为平淡,却也成为了陶艺鉴赏家;三姐戴安娜是绝代佳人,终生拥护法西斯主义,嫁给了英国最大的法西斯头目;四姐尤妮蒂不仅是个法西斯,还疯狂地迷恋上了希特勒,两个人牵扯出一段无法说清的情缘;五妹杰西卡是个共产主义,移民美国之后成为知名左翼作家;小妹妹黛博拉成为了第十一代公爵夫人,婚后开始整顿自家展业,咱们今天看的《傲慢与偏见》啊,《公爵夫人》啊,都是在她家查茨沃斯庄园(ChatsworthHouse)拍的。六姐妹中政治上较为突出的便是本贴将要详写的戴安娜,尤妮蒂,以及杰西卡。
另,米特福德家中还有一个男孩名叫托马斯,排行在二姐帕米拉和三姐戴安娜之间,他最后死在二战战场上,年仅36岁,楼主觉得此人经历与雷古勒斯略微有些相似,硬拉在一起对应又显牵强了。
二,尤妮蒂·米特福德UnityMitford——迷恋与疯狂
尤妮蒂·米特福德(.8.8-.5.28)全名尤妮蒂·瓦尔基里·米特福德UnityValkyrieMitford,在姐妹中排行老四,却是过世最早又最短寿的一位,同时应该也是最臭名昭著的一位。在哈利波特中,布莱克家儿女起名字的方式那是相当高冷,基本上就是生个娃就从天上找颗星星/星座,再不济也是花,还有直接叫凤凰的。在这其中私以为有贝拉的名字起得最好,比如你当然可以说纳西莎娇贵得像朵水仙花,抑或安多米达没准像仙女,但是贝拉特里克斯的名字意为女武士,无论从人物性格还是命运来讲都可以说是黑家之中起名最有预言性质的。同样的,尤妮蒂出生时的点点滴滴也多多少少预示了她日后激烈的性子以及与法西斯之间的重重纠葛。
来看看她的名字,UnityValkyrieMitford。参考其他姐妹简洁常见的名字比如南茜或者戴安娜,感觉大卫和西德妮两口子在给第四个女儿起名字的时候脑子绝对被命运之神推了一把。Unity作为人的名字不算多见,在英文中意思是完整或者统一,或多或少让人想起日后希特勒用战争统一欧洲的尝试。而瓦尔基里Valkyrie干脆就是日耳曼神话里的身披铠甲的女守护神,在战场上决定谁牺牲而谁存活。后来,当尤妮蒂成为一名法西斯并和希特勒纠缠在一起,希特勒那小圈子的人便直接称呼她为“瓦尔基里”。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楼主之前讲过,大卫寻找过许多赚钱的途径,其中金钱和精力投入最大的便是去加拿大挖金矿。而大卫投资的那几座金矿位于安大略省的斯瓦斯迪卡(Swastika)矿区,年到年的时候呢,大卫和西德妮把前仨孩子托给保姆和亲戚,双双跑到斯瓦斯迪卡去挖矿,西德妮就是在那里怀上的尤妮蒂。楼主是个英文渣,去查了一下Swastika的意思,结果给我显示了这张图→_→
种种巧合颇有些命运征兆的意味,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马后炮。
图注:童年时期的Unity
尤妮蒂自打孩童时期就有些逆反,总干些令人震惊的事儿。她个头比较高大,喜欢恶作剧,有时候一把端起家庭教师再放到桌上去。西德妮曾经打破传统把她送到过一两所艺术学校里去,最后的结果一般都是不守规矩被学校开除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吧也不省心,当她初入社交开始参加各种各样舞会和派对的时候,这位大姐带着自己的宠物蛇和老鼠一起去,一面是想看看哪位男孩子有胆识敢接近她[其实还有不少男孩子喜欢她,但都没坚持长,估计是觉得自己hold不住.....],另外一面是觉得哪个舞会特别无聊就“不小心”把蛇给放出去,舞会嘛,年轻女孩比较多,往往看见蛇和老鼠能昏倒一大片......但是,这些事情并不能说明尤妮蒂是残忍冷血或者以别人的痛苦为乐趣的,至少当时的她肯定不是。据姐妹们回忆,尤妮蒂与三姐戴安娜的相貌有不少相似之处,算是有些美貌,她绘画天赋极高,而她的性格与大众想象得截然相反,反而是非常热情温暖,而且极其幽默的。即使是后来政治上与她对立的五妹杰西卡也对她的这种精力充沛令人感到亲切的性子非常喜爱,因此,人们很难将这个时候的尤妮蒂和公众印象中那个没啥人性并且公开发表排犹言论的希特勒崇拜者联系起来。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许正是这种过盛的精力促成了日后她对法西斯主义的狂热。米特福德姐妹们的生长环境比较平淡有时候甚至犹如一潭死水,再加上一些时代的限制,姐妹几个常常倍感压抑,像是三姐戴安娜十八岁就嫁了出去,部分出于可以享受到自由的婚后生活,而恰巧当时的社会环境又比较特殊,因此十六七岁的尤妮蒂开始将眼光投向社会学,尤其是,政治。
要说尤妮蒂的信仰,就必须交代一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背景。当然,这个时期正好就是二战之前非常关键的几年,与二战的爆发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要面面俱到便得从凡尔赛条约大萧条军国主义等等许多个方面许多个国家每个写上好几千字,那咱这贴也就甭开了,所以这段只是选取了一个相关的并且非常小的角度,比较感兴趣的筒子可以去自行了解相关的历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英国正在经历一场世界性质的经济大萧条,仅英国便有三百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不久前刚刚爆发过一场大规模的罢工(年工人总罢工)也可以看出此时的英国阶级矛盾十分严重。从普通的英国公民个人角度来说呢,有经济衰退便会有不满意,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渴望经济和政治变革。此时的政治倾向如果激进化极端化,一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是极左——共产主义,要么就是极右——法西斯主义。在我们当代人看来,法西斯这个词肯定是和邪恶啊野心啊挂上钩的,但是在三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法西斯主义并不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概念。在英国,二战前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亲法西斯的,部分是因为民主政府的力量不足以挽救经济的衰退,他们见证到了德国纳粹党执政后发生的变化因此看到了本国的希望;部分是因为有些人原本中立但是因为阶级和出身抑或仅仅是情感上排斥共产主义于是更加倾向于法西斯,比如米特福德姐妹的父母大卫和西德妮,这两个人并不是很关心政治,或者说至少不是很有建设性的那种关心(比如大卫反对有贵族头衔的女性进上议院,是因为他不想和她们抢一个厕所orz),但是两人是贵族出身啊,同时名下有不少产业,你要搞共产主义不分他们家的产分谁的?所以共产主义于二人来说必然是特别荒唐以及野蛮的。
现在回到尤妮蒂,当尤妮蒂将眼光投向政治的时候,便自然而然地对法西斯主义产生了兴趣。在阅读了不少相关著作之后,她去伦敦找到已经离婚了的三姐戴安娜,并且认识了戴安娜的情夫奥斯瓦尔德·莫斯利(由于戴安娜和奥斯瓦尔德·莫斯利对应的是纳西莎和卢修斯·马尔福,所以顺序放到了最后一章)。这个莫斯利是什么人呢?他是英国法西斯联盟(BUF)的创建人,他不仅创建了联盟,还效仿着墨索里尼创建了联盟附带的黑衫军,说他是英国法西斯头子也不为过。在莫斯利的影响下,尤妮蒂很快就成了BUF的一分子,整日穿着黑色制服佩戴徽章招摇过市。
年,戴安娜与尤妮蒂去德国旅行,本意是想看望正在德国学习法律的兄弟托马斯,同时也是想见识见识希特勒上台之后的德国。恰逢纳粹的纽伦堡党代会,那一年,希特勒上任为德国总理,正是风头无两,四十万德国民众齐齐聚在纽伦堡聆听他的演讲。要知道,成千上万人聚集在一起时群情激奋高喊口号,那是相当有感染力的。就是在这次纽伦堡集会上尤妮蒂平生第一次远远见到了希特勒真人,也许是他人情绪的感染,也许是希特勒本人演讲的魅力,总之,尤妮蒂仅仅一瞥就知道希特勒就是世界上她最想见的人。也正是这次旅行让尤妮蒂对于法西斯主义的坚定不移转化成了对希特勒本人彻底的狂热和崇拜。只因在人群里多看你一眼神马的....真是冤孽.......
从德国回来之后,尤妮蒂请求父母同意将自己送到德国呆上一年,她跟西德妮说想在慕尼黑学习德语,但她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找机会见见希特勒。西德妮当时听了还很欣慰啊,这丫头终于找到正事不惹麻烦了,于是就答应了。
答应了,就坏事了。
在慕尼黑,为了见到希特勒,尤妮蒂一面练习德语,一面打听他经常去的几个饭馆,并在那些小饭店里蹲守。蹲守了没太长时间吧,有一天希特勒真的来到那里吃饭,并且从她身边经过,尤妮蒂就跟个好不容易见到偶像的花痴妹子一样全身都在颤抖。可是很快她就不再满足于这样的擦身而过,而是渴望结识希特勒。尽管尤妮蒂这姑娘半辈子都在犯花痴,但是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女孩,一件事只要她想要实现就没有做不到的。她逐渐和元首的某些守卫混得厮熟,掌握了希特勒模模糊糊的动向。元首不在的慕尼黑的时候呢,她就好好练德语(希特勒不会说英文的),元首在的时候呢,她就去蹲守,要是真的等到了就坐到邻桌,弄点小动作,比如“不小心”掉本书啊什么的吸引希特勒的注意力。
大半年下来呢,其实希特勒他也纳闷啊:为毛走到哪里都能看到这个妹子?要知道尤妮蒂虽然没有惊人的美貌,但是据很多人回忆她是很吸引人的,最重要的是,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和希特勒推崇的雅利安人种的特质极其相合,后来希特勒也评价她为“完美的雅利安人典范”。
就这样,希特勒逐渐注意到了尤妮蒂。终于有一天,在饭馆用餐的希特勒指派手下一名军官向尤妮蒂问话,邀她同桌坐,还替她付了账单。一顿饭下来两个人相见甚欢,从希特勒的角度来说,尤妮蒂不仅相貌出众极具雅利安的特质,还是个很独特很吸引人的姑娘,再加上她祖父是自己最欣赏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好友,种种迹象表明她的出身与德国之间有着若干牵连,所以希特勒有一种“尤妮蒂是上天赐给他”的感觉。而尤妮蒂呢更是对元首的各种理论照单全收,彻底沦为了脑残粉。这次午饭之后,两人你来我往,虽然见面不算特别频繁,却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希特勒将刻有自己签名的金色卍字徽章发给尤妮蒂,而尤妮蒂也很快被纳粹的核心集团所熟知。等到三姐戴安娜因为英国法西斯联盟的资金紧缺问题来到德国的时候,希特勒专门派来的一辆专车接送这对姐妹参加各种活动,去听歌剧,去看电影,或是去观看年的柏林奥运会,两个人能够坐在距离元首很近的位置,有时候甚至一左一右坐在他的身旁,就连元首的情妇爱娃也要嫉妒一番。可以说,在当时没有一个英国女人——甚至没有一个英国人——可以像尤妮蒂·米特福德一样如此接近希特勒。
图注:尤妮蒂(左)与戴安娜行法西斯举手礼
客观地讲,尤妮蒂没有直接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危害。作为外国人的她没有参与纳粹政治/军事行动,再者,她和希特勒的关系虽然亲密到了可以当面对元首某些决策撒娇似地嘲笑的地步,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两人都是在非正式的场合见面的,所以德国的政治动向不干她啥事。尽管如此,尤妮蒂力挺法西斯行为仍然在英国本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的英国,男爵的女儿肯定要比锅炉工的女儿说话份量重啊。这位大姐不仅回到英国时常常戴着法西斯袖标跑到共产主义集会去搞破坏,更是报纸和杂志的常客。她曾经公开给报纸写信说,“犹太人滚出英国!嗨,希特勒!”,信的末尾还要求把自己的全名登上,因为她希望每个人都知道她有多么痛恨犹太人。此信已经刊登,英国舆论哗然,有人力挺有人批评,信件像雪花一样纷纷飘进雷德斯代尔庄园,尤妮蒂在政治宣传方面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图注:尤妮蒂(右)和戴安娜与德国军官
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尤妮蒂本人性子热情温暖,但她后期越陷越深,虽然与亲人们情谊不变,但性格中也渐渐显露出冷血的一面。这一面在涉及犹太人问题的时候格外明显。比如,希特勒曾经送给她一套公寓,这套公寓的原主人是一对犹太人夫妇,正在屋内痛哭,而她在一旁旁若无人地策划如何装修房间。再比如,有一年尤妮蒂回英国父母的家中度假,在院子里手拿一支柄上镶嵌了珍珠的手枪练习射击,据说那把手枪是希特勒送给她的。父亲大卫问她在做什么。
她说,我在练习射杀犹太人。
故事接下来的部分呢,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悲剧了。年,国际局势趋于明朗,连希特勒也明确告知两姐妹英国与德国之间的战争在所难免,并且建议二人尽快赶回英国。戴安娜听从了建议回国,而尤妮蒂则继续逗留在德国。年9月,英法向德国宣战。五年来尤妮蒂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任何政治行动,但却不断尝试说服希特勒与英国缔结某种盟约。尤妮蒂好像一直就有一种使命感,就是觉得自己生来就是有责任让英国和德国联盟的,可现在两个国家成了敌对,所以她深感绝望。也许是不忍心看到两个自己深爱的国家杀得你死我活吧,也许只是嫁给希特勒的希望彻底破灭,25岁的尤妮蒂在慕尼黑的英国公园(你看看选的这地方)用那支镶珍珠柄手枪开枪自杀。
图注:自杀未遂的尤妮蒂回到祖国
这件事的结局就是尤妮蒂并没有死。希特勒还是很怜惜敢为自己去死的女人的。医院看望她,付了医药费还安排人送她回国。很难说尤妮蒂对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后悔过,子弹留在了脑子里,她生活不能自理,智力相当于八九岁的孩子,余生只能与元首的签名照片相伴。
就这般苟延残喘了九年之后,尤妮蒂死于存留在脑子里的子弹引发的脑膜炎,享年33岁。她被安葬在家边教堂的家族墓地里,墓碑上刻着Saynotthestrugglenaughtavaileth,意为“不要说斗争是徒劳无益”。
二·五,贝拉与伏地魔,尤妮蒂与希特勒
尤妮蒂·米特福德的故事已经结束了,她应该算是米特福德姐妹之中与其对应小说人物最相似的一位。那么下面楼主就要废话两句,说说为什么楼主觉得尤妮蒂和贝拉特别相像了。很明显,这两个女人以一种丧心病狂的方式爱上了丧心病狂的魔头,但实际上两个人的相似之处远远不止于此。当然,这里面含有不少楼主个人相对片面的理(nao)解(bu),同意与否便随各位了。
首先,这两个人的的爱都是一种爱情与崇拜的奇异融合。你说它是崇拜吧,可它偏偏带了太多的暧昧,你说它是爱情吧,却又好像没那么成熟反而更像迷恋。这种情感始于对于某种意识形态的认同(比如法西斯主义,比如纯血至上/巫师至上),随后慢慢发展成了信仰,信仰融合了个人的欲念,慢慢将重心转移到这种信仰的某个领袖身上,这种个人崇拜又反过来加深了信仰,就这样二者相互滋长,令人逐步走进了深渊。这种情感的可怕之处就是它太过强烈,以至于到了偏执的地步,让人为它而生为它而死。
同样的,这样的情感也不仅使旁观者非常好奇,那就是,它是双向的吗?因为崇拜而建立起来的情感注定是极其不平等的,但是它不是单纯一厢情愿的。贝拉死的时候,老伏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至少嚎了一嗓子。而希特勒或许从没想过娶尤妮蒂,却对她有许多特殊的喜爱与关怀。尤妮蒂在跟随希特勒一班人旅行时生了很重的伤寒,不得不留在当地疗养,希特勒直接把自己最信任的私人医生留给她,还支付了医药费用(就像后来她开枪自尽他为她支付了所有医药包括手术的费用一样),连尤妮蒂的父亲大卫都觉得这个男人为自己未婚的女儿支付药费不太得体。
还有件事值得一提,尤妮蒂曾因为资金问题退掉租的房子与恩娜·汉夫施丹格尔同住。这个恩娜是谁呢?她是恩斯特·汉夫施丹格尔的姐姐。如果熟悉希特勒发迹史就会知道,恩斯特对希特勒及纳粹党早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此时已经失去元首信任叛逃出国了。恩娜托尤妮蒂带了一封给弟弟求情的信。希特勒看完勃然大怒啊,就跟尤妮蒂说,你不许再和任何汉夫施丹格尔家的人见面了!什么?你住她家?搬出去!我给你找房子!说完这话希特勒真的就亲自下令送了一套房子给尤妮蒂。楼主提到这件事情并不是想强调希特勒的土豪气质,而是想说希特勒没有迁怒于尤妮蒂,而是第一时间命令尤妮蒂断绝和汉夫施丹格尔家任何的联系,有点“你不要跟他们玩了!”的意思,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把尤妮蒂归到自己人这边吧。楼主自然不知道他对尤妮蒂的感情具体是怎样,姑且猜测,大概本就是很欣赏,那人又像一只金丝雀一样甘心留在身边为自己唱着好听的赞歌,所以时常给她许多关怀吧。当然,元首表达关怀的方式跟常人不大一样,如楼主之前写到的,这套房子是直接从一对犹太夫妻手里抢过来的,那对犹太夫妻之后的去向可想而知。
贝拉和尤妮蒂第二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没有理想的父亲。小孩子成长的某一个阶段,大多会将父母中的一个当作榜样来崇拜,而在那个女性主要职责是妻子和母亲的时代,被当成榜样的重任往往落在父亲身上。贝拉出生时,父亲西格纳斯只有13岁,充其量也就能当个哥哥。等到贝拉十二三岁进入青春期又要操心她三观养成又要提防她叛逆心理的时候,这个爹自己心智成没成熟还说不定咧。
尤妮蒂也没赶上给力的父亲。大卫无作为并且迂腐。他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区牧师的选择上,可能是因为这是他身为贵族所最引以为豪的一点点特权。尤妮蒂是第四个女儿,前面三个姐姐该当作家当作家,该离婚的离婚,等到了尤妮蒂这,大卫作为父亲的那一点点权威,早就消失殆尽。少年时期,尤妮蒂吃饭时最大的恶作剧就是一直盯着大卫,不盯得大卫被惹毛大发雷霆决不罢休,大概排除父女之间的感情,她对大卫是没有什么敬重之情的。
正因如此,生性叛逆的贝拉和尤妮蒂碰到一个权威的可以崇拜的人,便全身心地追随。相信有些筒子会很好奇贝拉和老伏是不是真正的情人的关系,而在年代,人们普遍对尤妮蒂是不是希特勒的情妇也好奇不已,他俩的绯闻在当事人死去多年仍然广为流传。到了21世纪,仍有消息放出——当年尤妮蒂回英国疗养其实就是生孩子来着,说得有鼻子有眼,连日期地点生完送人的细节都有。这个消息在英国引起了很大的恐慌:恶魔元首的孩子难道生活在我们国家吗?!三姐戴安娜的自传可以被当成对这个消息的回击。她认为两个人之间不存在那层关系,希特勒如果有意思,尤妮蒂绝对愿意,问题是人家没有...而且,戴安娜回忆道,她始终感觉尤妮蒂对于元首的感情,仿佛是小女孩对父辈某个伟大的人的依恋和崇敬。
第三个共同点是楼主最想说的,也是脑补最严重的,便是关于两人的出身和性格,欢迎友好讨论。几年前楼主写一篇布莱克姐妹的同人时觉得贝拉一开始决定追随老伏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因为爱情和某些观念和信仰。一个人信仰什么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信仰的方式这跟他/她的性格有关。楼主当时脑补的是,小天狼星家是整个纯血家族命运的一个缩影,纯血统家族曾经辉煌过,但是血统论归根结底是错误的,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家族必然逐渐没落了,就像马尔福和博金博克经常抱怨纯血统越来越不值钱一样。而此时家族的长辈们(正如书中对小天狼星那些可笑的父母辈的描写)却将生命消磨在无意义的琐事和对以往辉煌的追怀中。贝拉激烈的性格意味着她绝对不甘于这种平庸到死的生活,她渴望能够做点什么扭转大局。这个时候正好出来一个人号召他们做些激进又打破常规的事,简直太符合她的心意。因此,她成为食死徒,是不想浪费生命,是出于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某一方面,她和安朵米达都是家族的叛逆者,因为纳西莎的经历可能才更像是一个所谓“正常人”应该走的路。
几年后楼主读到尤妮蒂的传记第一反应就是这人太像(我脑补的)贝拉了。尤妮蒂所处的时代,她的家族在没落,她的阶级在没落,她的种族在没落(英国贵族社会曾经也是很排斥各种名族尤其是犹太人的),甚至整个国家都在没落,她在生活中处处受到限制不能施展半点才能,而她的性格却又热情而激烈,在寻求突破压制的时候走了极端。跟(我脑补的)贝拉的心路历程简直一模一样。所以楼主个人认为,贝拉和尤妮蒂的悲剧,多少是时代之困的体现吧。
最后放一张尤妮蒂最好看的照片吧
三,杰西卡·米特福德JessicaMitford——家族的黑羊
小说里,安多米达·布莱克·唐克斯无疑是三姐妹中露面最少的一个,甚至正面出场也只有区区一次,但是我们可以从蛛丝马迹中了解到安多米达的性格和过去。比如,安多米达和贝拉相貌酷似,而书中是明确提到过贝拉是比较美貌,再加上安多米达气质更为温柔最重要的是心理健康又没蹲过监狱,因此她起码能算得上是美丽端庄。再比如,她对于家务魔咒和治愈魔咒极其精通,再看唐克斯父女略带邋遢不修边幅的性子,显然这两只平时被安多米达照顾得不要太好。由此,安多米达给人大致的印象通常是温柔美丽的人妻。但事实上,安多米达远远不止于此。小天狼星曾经说,他们家所有人都是斯莱特林,试想,一个通常被认为处事较为圆滑妥当的斯莱特林,敢于以嫁给“泥巴种”这种比较格兰芬多的方式跟家里决裂/被家族除名,除去爱情因素,此人肯定具有莫大的勇气。再有,当伏地魔回归之后,唐克斯夫妇虽然没有直接加入凤凰社,但却愿意帮助出力将哈利安全转移,承担了很大的危险,甚至被食死徒以钻心咒折磨,这二人必是具有很强的正义感,绝非在危险时期只求自保的一类。种种迹象叠加起来,安多米达也许外表温柔,内心则更为强大,或许就是这份心中的力量支撑着这个女人熬过中年丧夫丧女孑然一身的悲痛,艰难地带大了外孙吧。
现在说回到安多米达的原型人物。如果说安多米达是外柔内刚,熬过大风大浪的话,那这位杰西卡就是强悍了,不仅信仰了共产主义,也是年纪轻轻就以私奔的方式从家里逃出去,后来漂洋过海到美国,经历了备受打击的丧夫之痛后抚养起了一岁的女儿,本人又是知名的记者,多少活得像个斗士。
杰西卡·米特福德(.9.11-.7.22),姐妹中排行老五,比四姐尤妮蒂小三岁,跟尤妮蒂一样从小也是个不老实的。杰西卡的光荣事迹可以追溯到六七岁的时候,那时候她和附近贵族家庭的小女孩们一起学芭蕾,趁着老师不在,把妹子们拐带到阁楼去给她们讲解男人女人如何生小孩的事,问题是怎么生小孩其实她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欣欣然添油加醋了好几段。后来其中一个妹子晚上做恶梦,家长告状告到大卫和西德妮这里来了,杰西卡从此被父母禁止参加几乎所有家族之外的社交活动,等她长大成人以元媛的身份初入社交的时候,还听到附近的两个同龄青年被父母揪走:“这个姑娘你要小心,不要和她玩得太近!”
图注:小时候照相就一副很吊的表情,后来这幅图成为了杰西卡传记HonsandRebels的封面
第二章我们说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不景气的经济以及愈发激烈的阶级矛盾)之下尤妮蒂将眼光投向了政治,并且成了法西斯。杰西卡只比尤妮蒂小三岁,两姐妹关系非常亲密,属于从小吵到大但是越吵感情越好的那种。两个人几乎是同时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在尤妮蒂开始阅读分析犹太人的图书的时候,十三岁杰西卡也开始从文章和书籍中慢慢了解外面的世界,她读到了经济大萧条,反饥饿游行以及大罢工,意识到自己的阶级和经济条件跟普通人群相比原来很特殊。而她所读到的贫穷和饥饿,也是她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正如她在自传里面说到,那是一种真实的贫困,与文学作品完全不同。于是呢,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杰西卡订阅了不少有关布尔什维克啊,社会主义啊之类的书籍和宣传小册子,未经什么人引导,就逐渐成为一名共产主义的支持者。
图注:应该是初入社交刚刚觐见完国王的杰西卡,花束里藏着从王宫里顺出来的巧克力.....
就这样一直到了十八岁,杰西卡进入社交界了。上流家庭中的女孩子们在年满十八岁后开始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比如马球赛啊,舞会啊。对于这些女孩子来说,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丈夫。杰西卡觉得这些活动无聊透顶,舞会上的每一个人表情都差不多,每一次对话似乎都是一个模式的毫无深度可言,她发觉自己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没过多久国际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西班牙内战(-)爆发了。简要说一下吧,西班牙内战主要就是共和国政府军和人民阵线组成的左翼联盟对抗佛朗哥的纳粹集团,虽然说是内战,但是人民阵线左翼联盟背后是苏联和墨西哥,佛朗哥背后是德国纳粹和意大利,所以有人说西班牙内战算得上是二战的前奏。国际上有不少有志青年组成了国际志愿军支援人民阵线,比如乔治·奥威尔啊(《》《动物农场》的作者),海明威啊都参加志愿军。感兴趣的筒子可以去读一读海明威写的《丧钟为谁而鸣》,就是他把在西班牙当战地记者时的所见所感作为素材写成的小说,当然,海明威小说的结局一般都比较惨.......
这次西班牙内战是纳粹扩大自己势力的绝好机会,眼看着人民阵线节节败退,杰西卡内心非常着急啊。可是英国政府一直将苏联和共产主义视为自己最大的威胁,反而觉得能借着法西斯把共产主义消灭掉,所以一直保持中立。而普通的英国国民却还沉浸在和平的梦里,基本上是西班牙打仗关我啥事,这个时候的英国民众和报纸几乎整天只谈论一件事——他们的国王和离婚女人辛普森夫人传出的风流韵事。
图注:辛普森夫人和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
此时,三姐戴安娜和她的情人莫斯利在英国国内已经展开纳粹的政治宣传,四姐尤妮蒂在德国见过希特勒之后成了元首的头号粉丝,大卫和西德妮本来没啥政治倾向,被女儿接到德国去旅游,希特勒好吃好喝恭恭敬敬招待一番,两口子回国也开始说元首各种好,再加上哥哥汤姆也比较倾向法西斯,大半个米特福德家俨然已经成了法西斯,杰西卡与家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小时候开玩笑提出的要逃跑的念头现在也越来越强烈。有一次,西德妮带这尤妮蒂和杰西卡还有小妹黛博拉一起去法国旅游,在法国和西班牙边境附近遇到了一群西班牙战争难民。这些难民因为佛朗哥和法西斯都家破人亡了啊,看到尤妮蒂戴着的希特勒送她的金色纳粹徽章各种来气,很快就把尤妮蒂围起来,要扯掉她的徽章。虽然其他家庭成员很快将尤妮蒂解救出来,可是等到回到车里的时候,杰西卡和尤妮蒂发生了有生以来最激烈的争吵,甚至还打了起来。打完之后,杰西卡想,要是刚才自己趁乱永远地逃掉就好了。
本章的标题之所以把杰西卡说成家族的黑羊,是因为她从小似乎就和这个家族格格不入。这个姑娘出身于贵族家庭,却活得不太快乐,很多时候甚至渴望平民的生活。比如,那个时代贵族家的女儿都是呆在家里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而杰西卡却想进入学校感受集体生活,并且接受正规的教育。她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但家庭教师却只能教授一些文法拉丁文之类的东西,所以等到大学入学的年龄,她的基础知识完全不够用,因此这个理想就此作废。再比如,杰西卡比较同情下层阶级的人民,并且不是从做慈善的角度考虑问题。十岁的时候有一次她跟随母亲西德妮去商店,店门口碰到了一个乞丐,杰西卡把零钱给了他。一般的小孩子给完也就算了,可这个姑娘却问西德妮,为什么不把世界上所有的钱平均分给每一个人?西德妮回答,就好比说你有十先令的零花钱,能不能分给黛博拉(六妹)一半?杰西卡想了想说,不给!这种均分的思想虽然就此作罢,但是却为日后她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做了铺垫。
无论是想要上学还是想要变革社会,都说明杰西卡像四姐尤妮蒂一样,渴望做一些什么,而不是闲呆在家中不瘟不火地过着她认为极其无聊的日子。这姑娘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独自联系银行开了一个账户,并且开玩笑地称之为自己将来的“逃跑基金”,平时那点零花钱不是用来买书就是存到账户里去。
当然,家里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没有意料到,几年后她和表弟私奔,那笔钱果如其名地排上了用场......
十九岁的杰西卡似乎生活各种不如意,但是很快,她便遇到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人——同样十九岁的埃斯蒙德·罗姆利。
图注:罗姆利兄弟,左边是弟弟埃斯蒙德,右边是哥哥盖尔斯
埃斯蒙德·罗姆利EsmondRomilly(.6.10-.11.30)是杰西卡的第二代表弟,先来介绍一下比较复杂的亲戚关系吧,杰西卡的祖母和埃斯蒙德的外祖母是一对亲姐妹,也就是说两人拥有同样的一对曾(外)祖父母。提到埃斯蒙德他家亲戚呢,不得不说到这个年轻人有一个十分牛逼的姨夫,叫做温斯顿·丘吉尔,也有谣传说埃斯蒙德有可能是丘吉尔的私生子,贵圈太乱什么的,便是另外一番故事了。总之,米特福德全家都可以算得上是丘吉尔的姻表亲,所以等到米特福德姐妹一个个做出惊世骇俗的举动的时候,很多报纸上写的是——“丘吉尔的赤色侄子逃跑了”“丘吉尔的法西斯侄女爱上希特勒”.......之类的标题。
那么,埃斯蒙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要说杰西卡只是不省心的话,埃斯蒙德绝对算的上是十足的叛逆了,此人是个又有主意又有行动的愤怒青年。埃斯蒙德的父亲虽然没有贵族头衔,但是在军队中军衔上校,和杰西卡的家族是一样的阶级,但埃斯蒙德很早就放弃了自己的出身。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埃斯蒙德就成了一名反战主义者,不仅拒绝参加储备军官训练团,还在休战日的时候散播反战宣传小册子,后来和哥哥直接从学校里逃出来,到伦敦自力更生,在共产主义书店里工作,还为其他逃离学校的男孩子们提供帮助,应该算是当时年轻人里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了吧。这次西班牙内战,埃斯蒙德虽然是和平主义者,厌恶兵役以及军队制度,却是英国最早反法西斯的一批人之一。他报名参加了国际志愿军,随即被分到机枪分队赶赴马德里。马德里附近的战斗十分激烈,埃斯蒙德的战友们死伤大半,随后他本人也因为疟疾回国养病,还给国内报社带回许多珍贵的战况消息。
杰西卡虽然九岁之后就没再见过这个表弟,可每次埃斯蒙德这匹“害群之马”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出来,家族的长辈们就要议论一番,末了长辈们一定要加一句“这个家伙,就欠拿马鞭抽他一顿”,这样做杰西卡反而对他那些光荣事迹耳熟能详啊,后来还总找他的文章来读。听说了埃斯蒙德参加西班牙内战这事,杰西卡便趁他回国养病的机会联系上了他,说自己希望能够去西班牙。
两个人在一位共同的表亲家里见了面,见面之后俩人一拍(jian)即(zhong)合(qing),简直不能聊得更合拍。埃斯蒙德正好受到一家报社雇佣,这次再回到西班牙是去当战地记者的,于是便说好,你做我的打字员我带你一起去西班牙好了,还帮杰西卡指定了详细周密的逃跑计划。
杰西卡带着计划回到家里,跟父母说有一位在法国的朋友邀请她去家里住一段时间,费了一番口舌之后大卫和西德妮同意了。几天后,杰西卡揣着从小攒到大的八十英镑“逃跑基金”,被大卫送到火车站,大卫少见地十分体贴,临别时还额外塞了十英镑给她。
而这是杰西卡人生中最后一次见到父亲。
二十年后大卫过世,将杰西卡从自己的遗嘱中彻底除名。
在逃跑的过程中,杰西卡与埃斯蒙德相互坦明了的心意,并且订下婚约,之后一起越境逃到西班牙,为《新闻纪事》当起了战地记者。没过多久,西班牙战局初定,人民阵线大势已去。二人在家族的压力之下回到英国,虽然罗姆利和米特福德家族都竭力阻止这门婚事,但杰西卡和埃斯蒙德还是排除万难结了婚,婚礼上只有双方的母亲出席,婚后二人在伦敦东区定居。
不久,国际局势初露端倪,英国卷入一场世界大战已经在所难免,每一个英国人都在惴惴不安之中等待着战争的打响。埃斯蒙德无法忍受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气氛,于是便和杰西卡漂洋过海移民美国。在美国,为了维持生计,夫妻俩什么工作都干过,推销过丝袜,当过公司职员,服装店员,还端过盘子,杰西卡应该能算得上她这个阶级出身的第一批出去工作养活自己的女人之一。生活虽然过得十分艰苦,但俩人过得很开心,还经常拿自己省钱的办法自嘲。就这样,夫妻俩一开始的生活方式就是经常开着一辆小破车四处周游,一边打工养活自己,一边到处结实左翼和民主党的朋友。杰西卡和埃斯蒙德最终漂泊到了迈阿密,在当地开了一间酒吧,过起了安定温馨的日子。如果说之前杰西卡和埃斯蒙德都还有些叛逆中二的话,就是这段艰苦而后幸福的日子让两人心智成熟了不少。
年,随着二战的打响,埃斯蒙德很快报名参加了加拿大皇家空军,经过训练成为了一名领航员,不久便被派到欧洲战场。临别的时候他还对杰西卡开玩笑说:“等我这次到了前线,没准要赶上你们家某个讨厌的贵族老爷亲戚当我的顶头上司呢。”
埃斯蒙德动身的时候一如既往地自信从容,仿佛认定自己能够从这场战争中幸存一样。杰西卡也一直计划返回英国和丈夫团聚,然而不久埃斯蒙德在结束任务回程的海域失踪,生还可能很小,丘吉尔本人亲自通知了杰西卡这个不幸的消息。
此时两人的女儿还不到一岁,而杰西卡花了很长时间才不得不接受埃斯蒙德死亡的事实。
埃斯蒙德死后,杰西卡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很快加入了美国共产党,并且为其下的美国民权保障大会(TheCivilRightsCongress,简称CRC)工作,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社会活动生涯。在CRC,杰西卡遇到了年轻的律师罗伯特·特洛伊哈福特RobertTreuhaft,并在年嫁给了他。
杰西卡战后的政治活动这一部分可能有些枯燥,就只简单介绍一下吧。
50年代,杰西卡主要从事反种族歧视运动。婚后她和罗伯特定居加州,目睹了身边不少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在杰西卡的协助之下,罗伯特成为美国国内首位民权律师,为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打官司,大多数时候告的是......政府。而杰西卡本人则直接参与并组织活动为威利·麦克基(黑人男子,当时被认定强暴白人妇女而被判处死刑)洗刷冤屈。两口子还在50年代初期受过麦卡锡主义排共的迫害,不仅护照被没收,还因为被FBI监视过了好几年东躲西藏的日子。好容易熬过了麦卡锡主义的风潮,杰西卡却逐渐对共产党执政下苏联的社会发展感到失望,并认为自己在党外能够为社会公义做更多的事,于是年和罗伯特退出共产党,赋闲回家后开始拿笔杆子当武器与社会中的不公正作战。
《HonsandRebels》完成于年,是杰西卡的第一本回忆录。Hons虽然有米特福德姐妹的头衔的意思(贵族家的女儿姓名前要加Hon.意为thehonorable),但实际上来源于杰西卡尤妮蒂黛博拉小时候玩耍的时候给自己的小团体取的名字,意为母鸡hens。在书中,杰西卡讲述了自己小时候姐妹之间的趣事以及后来逃跑的经历,笔调十分诙谐而且乐观,据说激励了很多处在迷茫之中的人,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熟知的,14岁时候的J.K.罗琳。此书一经出版遍立马成为了畅销书,杰西卡在英国本身已经有些名气,而这本书也使她在美国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美国式死亡TheAmericanWayofDeath》于年出版,是一本纪实文学,揭露了美国丧葬行业利用逝者家属的悲伤赚取高额利益的黑幕,可能放在咱们国家相当于黄利的《黑镜头》吧。此书影响非常大,它与《HonsandRebels》同样一经出版立即荣登销售榜榜首,可以说,它完全改变了普通美国人对于丧葬业的看法,美国国会甚至为它举行了多次听证会,最终立法来规范丧葬行业以保护逝者家庭的利益不受损害。这本书是杰西卡职业生涯的代表作,也是她作为黑幕揭发记者的首部作品。
图注:老年时的杰西卡与第二任丈夫罗伯特
杰西卡在之后出版了许多书籍,比如与《美国式死亡》对应的《美国式出生》,以及第二本回忆录《愉快的矛盾》。自年初次踏上美国国土之后,杰西卡曾经几次返回英国看望母亲和姐妹们,并且和家人们频繁通信联系。但是姐妹之中,杰西卡唯独与终生笃信法西斯主义的三姐戴安娜老死不相往来。
年,正在着手《美国式死亡》的再版工作的杰西卡·米特福德还未完成书稿修改便死于肺癌,享年78岁。
一些杰西卡·米特福德与HP以及其中的安多米达·布莱克之间可能的小联系:
1,翘家.....并且嫁给家族不允许的人
2,终生反对法西斯,且信仰与家族相左
3,她是JK最喜欢的作家,JK读过她全部的作品。年,罗琳称:“毫无疑问对我影响最大的作家是杰西卡米特福德。我14岁那年,姨婆给了我一本HonsandRebels,杰西卡马上就成了我心中的英雄。为了参加西班牙内战,她从家里逃跑,还带着拿她父亲银行账户买的一台相机。我希望我也能有勇气干出那样的事情。我欣赏她身上少年人的特质不随年龄增长而消亡,她一生都能忠于自己的政治理念(她是个社会主义者)。我甚至给女儿取名为杰西卡·罗琳·阿朗特,为了纪念她。
图注:杰西卡与女儿康斯坦西亚,绰号“唐克/当克”
4,杰西卡与埃斯蒙德唯一幸存的女儿名叫康斯坦西亚Constancia,但是这个名字很少被提起,因为所有人都叫她的绰号“唐克Donk”,唐克长大后爱上了美国民权领袖詹姆斯·弗曼,巧合的是,弗曼比唐克大13岁......
三.五,尤妮蒂与杰西卡
布莱克三姐妹中,贝拉特里克斯和安多米达之间的关系无疑最吸引人。首先,两姐妹相貌酷似,和贝拉有过近距离接触的哈利第一次见到安多米达的反应是尖叫并掏魔杖,可见两个人有多么相像了。这两姐妹像一枝并蒂莲一样同根同生,并且相互背对,做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再有,在书中姐妹两人始终没有直接接触,所有间接接触都是通过安多米达的女儿唐克斯来完成的。悲催的小唐第一次见到身为食死徒一姐的姨妈是在神秘事物司,并且悲催地被姨妈打成重伤。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不是因为罗琳在这里不想节外生枝或者还想再给唐克斯多安排一些剧情,终究,贝拉特里克斯在毫无悔恨哈哈哈哈哈地干掉表弟小天狼星的情况下并没有特意想要杀掉自己的亲侄女。不禁让人揣测这女魔头即使不承认妹妹的“杂种”女儿,或许心中尚存一丝人性在,大概便是“只要你不碍事给老娘死开,老娘就不痛下杀手”。当然,结局比较令人唏嘘,在老伏的“点拨”之下,贝拉姨妈看侄女就跟侄女挖了她家祖坟一样,而唐克斯最终也命丧于贝拉之手(书中没有直接写到,罗琳在采访时候透露的)。
图注:童年时期的尤妮蒂(左)和杰西卡
现实中,尤妮蒂和杰西卡的关系则要更加耐人寻味一些。童年时期,尤妮蒂,杰西卡还有黛博拉三姐妹抱成一团,一起游戏一起恶作剧,还发明出自己的语言,玩的时候别人谁也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日后三姐妹长大成人,仍然在通信的时候频繁地使用这种以英文字母为根基像是密码一样的特殊语言。三人中黛博拉是小妹妹,而四姐尤妮蒂和五妹杰西卡年龄相近只差三岁,所以关系则要更近一层,两个人从小吵吵闹闹到大,感情还特别深,说是一对冤家也不奇怪。米特福德家族成员很少称呼彼此正规的名字,而是每个人都有几个固定的昵称,比如二姐帕米拉是Pam,小妹黛博拉是Debo。尤妮蒂和杰西卡的昵称非常有意思,尤妮蒂昵称是Bobo,杰西卡昵称是Decca,这是家里其他人对她们的称呼,可是等到只有她们俩自己的时候,她们称呼对方为Boud,仿佛不分彼此一样。所以她们之间的通信在外人看来可能会十分奇怪,经常开头是“最亲爱的Boud”,落款还是“附上所有的爱,Boud”,还有类似于“Boud你(现在逃跑了)可不要忘掉你的(还留在这个家里的)Boud啊”这样的语句,反正,人家自己能看明白.....
进入了青春期,俩人不分先后地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尤妮蒂选择了法西斯主义,几乎是同时杰西卡选择了共产主义。这回家里可就闹腾了,屋顶的阁楼本是俩人公用的阅读室,现在画了一条线分成两半,一边挂满了纳粹标语元首头像,另外一边则全是镰刀锤头党旗和列宁像,两边的东西啥都不能越过边界。这光景了,二人感情依旧不错,常常在一块讨论政治,吵完了发现谁也不能说服谁,还一起脑补过“如果我支持的意识形态最终取得胜利而我被上面分配任务要给你执行死刑该怎么办”。
后来杰西卡埃斯蒙德私奔,父亲大卫大发脾气,尤妮蒂却是最早支持杰西卡的家庭成员之一。尤妮蒂和埃斯蒙德的政治立场完全对立,但尤妮蒂曾经给杰西卡写信表示:“你知道,纳粹主义是我的生命,但是家人是另一码事。你看我们俩的政治观点南辕北辙,不照样还是好朋友。我对埃斯蒙德的态度是这样的——并且我期望他对我持相同的态度:要是有什么必要的理由需要开枪打死他,我连眼都不眨一下就会这么干了。可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必要,我和他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成为朋友呢....至于你,你怎么可以认为我会反对你私奔,我永远都站在你这边......”
杰西卡对尤妮蒂的感情也是如此。她一辈子都无法原谅三姐戴安娜和姐夫莫斯利对法西斯主义终生的维护,甚至刻意避免接触戴安娜,但对于比戴安娜狂热百倍的尤妮蒂,杰西卡却从来都没有一丝怨恨或者敌意。尤妮蒂自杀的时候,杰西卡远在美国,听到消息十分悲伤,她总是和埃斯蒙德分享一切,却很少跟他谈起过尤妮蒂,因为她知道埃斯蒙德不会理解这种感情。
抢救回来的尤妮蒂智力只有八九岁,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她常常在卡片上写些歪歪斜斜笔迹幼稚的字,别人问起来,便说是写给她的Boud的。几年后尤妮蒂因脑炎过世,杰西卡并未对此做出过多评价,只说很多年前她和尤妮蒂发生政治上的分歧的时候,两个人当时就已经意识到她们再也回不到从前的亲密无间。
可是据杰西卡的女儿康斯坦西亚回忆,姨妈亡故的噩耗传来时,母亲心都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