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山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怕患肺癌还在纠结肺结节
TUhjnbcbe - 2024/8/16 17:53:00
                            

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中的第一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肺癌的防治措施、提高肺癌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各级临床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循证医学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经过共识会议制定了《》(下称《指南》),其中很多内容值得大家注意。

●开展肺癌早期筛查意义重大

研究发现,Ⅰ期肺癌患者的整体预后远好于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68%~92%。强调早期筛查,能够使肺癌治疗的关口前移、大幅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可以在每年的体检中增加此类筛查。

需要强调的是,普通体检中,最常见的肺部检查是胸部X线透视,这种筛查方法对发现肺部结节有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分辨率较低,无法辨识肺部的小结节,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低剂量螺旋CT对于肺癌的检出率更高,但低剂量螺旋CT只能查出可疑病变,如检查结果出现异常,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对于高度怀疑转移性病灶应积极寻找原发病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支气管镜下活检或者肺穿刺检查,进一步明确病理学依据,病理活检才是诊断肺癌的“金标准”。

●肺结节应进行分类管理

《指南》中推荐,对经筛查发现的肺部结节应根据结节的位置、尺寸和密度特征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位于气道的病变或影像学高度疑似肺癌的情况,应采取临床干预。对于<5毫米的(部分)实性结节或<8毫米的非实性结节,推荐下年度低剂量螺旋CT检查;对于≥5毫米的(部分)实性结节或≥8毫米的非实性结节,推荐3个月后进行CT检查;对于无法排除非肿瘤的结节,推荐先进行抗炎治疗或随访,一个月后复查CT。

●这些人群应定期筛查

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45岁之后显著增加,因此《指南》建议年龄超过45岁的人群最好定期进行筛查。值得注意的是,《指南》对于高危人群的选择充分考虑了除年龄外的肺癌危险因素,结合中国肺癌的发病特点,推荐在符合年龄段的基础上,含有下列危险因素之一的人群也应进行肺癌筛查:

1.吸烟:吸烟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建议每年吸烟量≥20包的人群进行肺癌筛查。吸烟与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肺癌的关系相对密切。重度吸烟人群可进一步进行荧光支气管镜筛查。

2.二手烟或环境油烟吸入史:炒炸等烹饪方式产生的厨房油烟可导致DNA损伤或癌变,是中国非吸烟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职业致癌物质暴露史:长期接触氡、砷、铍、铬、镉及其化合物等高致癌物质者更易罹患肺癌。石棉暴露可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另外,二氧化硅和煤烟也是明确的肺癌致癌物。

4.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对于肺癌基因筛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5.直系亲属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被诊断为肺癌的人患肺癌的风险明显升高。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的肺癌易感位点。

6.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支气管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其在愈合过程中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发展成肺癌。

原标题:《怕患肺癌?还在纠结肺结节?最新版肺癌临床诊疗指南告诉你如何做》

1
查看完整版本: 怕患肺癌还在纠结肺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