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晚间,“医院”官方视频号发布了全国*协委员、医院院长李为民提案的视频。李院长提案之一是,“将低剂量螺旋CT的肺癌筛查纳入国家的筛查计划,检查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这条视频发布后,瞬间刷爆朋友圈,有不少医生纷纷转发表示支持!什么是“低剂量螺旋CT”?这种肺癌筛查手段,到底有什么优势?与之前的胸部X线检查到底有什么不同?胸部X线VS低剂量螺旋CT哪种筛查更有效?据“医院视频号”发布的内容显示,低剂量螺旋CT能发现可治愈的早期肺癌,肺癌高危人群接受筛查的比例仍低,尚未全面普及。主要原因是,现有肺癌防治费用的分布中,96%用于治疗性花费,预防费用的构成极低。如果将肺癌早期筛查纳入医保报销,将极大提高高危人群筛查参与度,推动肺癌防治关口前移,解决肺癌早诊早治“最后一公里”的核心问题。无独有偶,在昨日(3月5日)的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讲解大赛中,有数名医生在科普比赛中提到了“低剂量螺旋CT”。「医院」影像科「青浩渺」博士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比赛中讲到,低剂量螺旋CT较胸部X线对肺癌的筛查更为有效。有相关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较胸部X线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低剂量螺旋CT还有以下优点:优点1:辐射剂量仅为常规剂量胸部CT的1/10目前开展的低剂量CT检查吸收剂量平均约0.3-0.7mSv,仅为常规剂量胸部CT的1/10,而人均年自然辐射剂量大约2.4mSv。优点2:早期发现各种高危结节目前开展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针对高危人群,每年检出约5-6‰的早期肺癌患者。针对X光难以检出的磨玻璃密度结节(GGO)及微小结节,可以提前发现,将肺癌阻止在极早期。优点3:流程规范中国有低剂量螺旋CT肺癌筛查指南,将权威指南应用于结节发现、诊断到临床处理整个流程,保证了过程的规范。「医院」肺癌中心「周清华」教授介绍,普通的胸片检查,对于肺癌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于早期肺癌及部分位置特殊(如纵隔、肺尖等部位)的肺癌,其敏感性不足。相较于胸片,低剂量螺旋CT检查具有多角度成像,增强检查观察病灶强化情况的优点,常常是帮助医生诊断和鉴别疾病的关键。肺结节的CT检查如何选择?不同种类的CT检查,是否也会导致判断结果的不一致?大家该如何选择呢?「医院」胸外科「梅建东」教授表示,肺结节的CT检查一般有5种:低剂量螺旋CT、高分辨薄层CT、增强CT、CT三维重建、PET-CT。其中,低剂量螺旋CT主要是作为日常体检、肺癌初筛的选择。它的辐射剂量很小,虽然成像效果弱了一些,但作为筛查已经是足够的了。当发现肺结节后,需要进一步检查,就可以选择高分辨薄层CT,或者是增强CT。关于CT三维重建、PET-CT这两项,是要根据专科医生的判断,看是否需要做再进一步的检查。不想肺结节升级成肺癌?这三类结节要医院体检后检查出了肺部结节,但是肺部结节并非都是癌,大部分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我们和医生需要做的,就是在一群结节里面及早识别出那个可能是肺癌的“小坏蛋”。那什么样的结节恶性可能性大?这里只是帮助大家多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片子交给医生判断。据周清华教授介绍,根据以下三个特点来辨别比较靠谱:1长得不快不慢的较危险短期内长的太快的结节一般都不是恶性结节。恶性结节不会在1~2周内疯狂生长,“它长不了那么快。”周教授说,一般以炎性结节居多。长时间(2~3年)不会长大的结节是肺癌的可能性较小。恶性结节会呈规律性的生长,小细胞肺癌一般比较快,癌细胞28天左右分裂一次;非小细胞肺癌一般3个月左右分裂一次。有的良性结节10多年过去了,它还是那么大。2长得像棉花的要警惕良性结节边缘是比较光滑的,癌性结节边缘则是不规则的,像“棉花”一样,医学上称为「毛玻璃雾状病变」。3有侵犯性的要警惕良性结节不会侵犯胸膜,癌性结节会侵犯胸膜,甚至胸壁胸膜,个别肺部小结节还可以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等。至于结节的大小、结节的个数与结节是否为恶性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大家不用过度担忧,还是需要咨询专业的医生。误区一:多发结节比单发结节更危险?不一定完全是这样的。其实很多多发肺部结节可以终身不发生任何变化;而有的单发结节在短期随访中就发生明显的变化,是肺癌。误区二:越大的结节越危险?一般而言,肺部比较大的结节是肿瘤的可能性相对大一点;但是,没有症状已体检就发现是2-2.9厘米的结节不少是良性结节,比如肺错构瘤,炎性假瘤。误区三:长了恶性结节做完手术后一定会再长小结节?患过肺癌的病人,大约有5%/人年的可能再患第二个,甚至第三个肺癌的可能性,不是每一个患了肺癌的病人治愈后就一定要再患肺癌。重要的是过去吸烟者,一定要戒烟,术后不戒烟再患肺癌的机会会继续增大。编辑
wendy来源丨部分内容综合锦观新闻监制
*利琴审核
蓝岚图片来源
摄图网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