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肺癌,究竟能活多久?”既是患者最关心的,也是医生之问;“肺癌术后,还能/要做些什么”则是第一问的支撑。
如今,可手术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迎来了答案——术后使用第三代药物3年,5年生存率达88%!
近日美国肿瘤学年会(ASCO)会议上,肺癌术后辅助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研究——ADAURA研究——总生存期(OS)阳性结果公布,成果同步刊登于顶级医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6月12日,作为该研究里带领全球多个中心的三大主要研究者(PI)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教授,与团队、媒体一起,见证从此开启早期肺癌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新篇章。
吴一龙教授
成果惊艳:88%五年生存期与降低51%死亡风险
“总生存期的曲线一显示,会场掌声已起;报告演讲结束,听众站立并持久鼓掌致意,那一刻的感受是四个字:自豪、值得!”吴一龙教授表示,EGFR突变阳性患者术后以三代药物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将5年生存率提高到88%,降低51%死亡风险,这些数据是之前从未达到的,让医学研究者不可思议,让世界惊艳。
肺癌很凶恶,在我国高居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首位”,其中80%患者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当中30%是可手术的,而这些患者里,30%有驱动基因EGFR靶点突变,这一系列的数据显示,EGFR突变患者术后策略的确定意义非同凡响。
对于这些早中期患者而言,手术是最主要治疗手段,但即使手术很成功,肿瘤肉眼看不见了,个别残留癌细胞还可能藏匿在身体某个角落,导致术后一段时间后复发。有医学临床数据作为佐证:早期患者如果术后不接受辅助治疗,有近一半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疾病复发或死亡。
那么,术后化疗能解决问题吗?吴一龙教授介绍,辅助化疗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选择,但复发率依旧较高,且对脑转移等远处转移的患者而言几乎束手无策。
因此,吴一龙教授团队从年就开始瞄准术后靶向治疗,ADAURA研究方案正是出自他之手,准备期2年,持续8年,花了10年时间,全球多中心共入组位IB-IIIA期EGFR突变患者,寻找术后最佳治疗策略。
十年苦功,回报喜人,不仅因为总生存期正是抗肿瘤药物的疗效金标准,更为可手术EGFR突变患者确证了靶向辅助治疗可延长生存,并提供了3年用药的治疗策略。
“医学界的共识是,通过总生存期确定后,治疗策略不会再变化”,吴一龙教授认为,ADAURA研究的里程碑式意义正在于此。
后续发力:向术后10年生存进发
“最近我总是说,对于晚期肺癌,我们要将其变成慢性病;对于早中期肺癌,我们要将其治愈。88%的5年生存率,是对我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吴一龙教授进一步介绍,ADAURA研究还有后续,由于最后一位患者入组时间是年,迄今尚未看到中位生存时间,从治愈的角度看,“5年生存率还嫌短,我们核心团队经过慎重讨论,决定继续扩展研究的随访,直到有10年生存期结果”。
当研究向着术后10年生存进发时,研究首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