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第一个问题——昨天才发了一篇文章肺腺癌的贴壁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其实在前几天的回复中讲过相同的概念。有同行对lepidicpatternadenocarcinoma(贴壁样的腺癌或称贴壁形态的腺癌)使用得很顺手。这个概念的使用有一定的病理方面的原因。有个别时候介于微小浸润性腺癌与贴壁为主型腺癌(Lepidic-predominantadenocarcinoma)不好区分的时候用这个概念可能是比较合适的,但注意肿块大小一定要小于1cm,方便评估为IA1。
第二个问题——早期肺腺癌术后的复发。我指的早期肺腺癌定在Ia或者Ib期的肺腺癌。新的分级系统不是一个单纯的形态学模式的划分,这三个分级是与预后相关的。早期肺腺癌是有复发率的。这涉及到生存曲线这个统计学含义。不能单纯的说贴壁为主型5年无复发率是多少。而且有几个方面的问题。1.大小不一样的IA类同级肺腺癌预后没有相应的报道。比如1cm以下的贴壁为主型与2cm以上的贴壁为主型应该是不一样。2.微乳头与实体型这些高级别成分的划分对应了更差预后。但NCCN没说IA不应化疗的病人如果是低分级(含有高级别成分大于20%)应怎么处理,文献指明早期肺腺癌低分级病人预后最差。所以虽然后面我会把这篇文章拿出来讲,但大家要辩证地理解。过度担忧与过度轻视都是不正确的。临床分期与新的病理分级未来应该会有一个更完美的说明来指明二者的相关性。更好地指导治疗。
第三个问题——不同病理医生对同一病例的诊断可能有差异。有个广西的病友一个小于1cm的结节在广西诊断贴壁样腺癌,在北京会诊的时候对方诊断了贴壁为主型腺癌。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在浸润灶介于5mm左右的病例诊断难度会很大。微浸还是浸润,无法准确测量。确实可以有电子测量的方法,但原位腺癌区域与浸润腺癌区域的交界点的判断会有一点点误差。误差大约在1mm以内。比如,我认为浸润灶是A至C5.5mm,但其它医生认为浸润灶是B至C4.5mm,我举的例子中误差取最大值1mm,虽然还是小,但会造成可能的诊断差别。所以这个没有办法解决。但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1cm肿块之中。所以IA1还是不变的。所以不要私信给我说病理诊断粗糙、不准确、不详细等话。这个我听了不开心。以后遇到这样骂病理同行的我就不回复了。有些网友让他挂个号找病理科大夫再咨询一下又不肯,让我说,我没看病理切片我也下不了诊断啊。而且老是诱导我回答这不是浸润性肺癌而是微小浸润。我感到知识无用武之地。
浸润性肺腺癌CT,你知道肿块在哪吗
第四个问题——粗算浸润灶最大径的事情。算浸润灶最大径在浸润性肺腺癌中的病理报告规范中是没有要求的。但是诸多网友根据肿块大小与浸润成分所占比例推算浸润灶的最大径是经常有的事情。我粗算浸润最大径是为了让工作中不明白的学生与病人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因为这方面的置疑很多,只有10%-15%的浸润成分,肿块也不大,为什么是浸润性肺腺癌。因为肺结节是立体结构,需要从立体方面结合浸润灶判断。可以看看我以前的文章肺微小浸润性腺癌与附壁生长为主腺癌的若干问题。这里面有个举例,为什么2.5cm直径的附壁生长为主型腺癌中只有10%腺泡型成分就是浸润性肺腺癌,而不是微小浸润性腺癌。这个例子也是网友问我的实例。被同行看到后又有一番深入交流。
肺癌临床病理检查规范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47.9购买
我挂在这里的买书链接大家不要买,我看看效果而已。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