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秀山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二甲双胍缓释片被曝致癌物超标,降糖神药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患者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近年来,二甲双胍的热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降糖界的明星药物。它因其疗效强、成本低、低血糖风险小等特点被广泛推荐,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而最近,二甲双胍却被曝含有致癌物,一时间引发众多争议。而对患者来说,二甲双胍还能不能吃,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二甲双胍是什么药物?

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二甲双胍已经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经典口服降糖药之一。二甲双胍是一种亲水性的小分子药物,其不仅具有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耐受性,降低基础以及餐后血糖的作用。而且,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与其他类型的口服抗血糖药有着一定的差异。

二甲双胍能降低肝糖的产生,减少糖类的吸收,还能够增加外周糖的摄取以及有效利用,从而提升胰岛素的敏感性;除此之外,因为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较好,可以保护心血管、不良反应较少,并且价格容易使患者接受,是当之无愧的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

二甲双胍缓释剂中发现可致癌杂质

二甲双胍价格低廉、药效好,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然而,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文表示,在一些二甲双胍缓释制剂中,N-亚硝胺类(NDMA)杂质含量超标,并建议部分企业自愿召回。

然而这不是第一次在二甲双胍中发现NDMA,此前,在年7月,欧洲药品管理局发布公告浙江华海缬沙坦原料药中检出NDMA,引发了多种缬沙坦药品召回。年9月,FDA宣布雷尼替丁药物中检测到含有低量的NDMA。年4月,FDA下令要求所有生产商立即从美国市场撤回所有雷尼替丁产品。

NDMA是一种常见的N-亚硝胺类化合物,可溶于水、乙醇、二氯甲烷等溶剂,在水、烤肉、熏肉、蔬菜以及奶制品等中均有发现。

临床试验证明,这种物质具有剧*,能够直接或间接损伤细胞DNA,产生基因突变或体内诱变,具有致癌可能或者倾向,其特点是在较低水平时也与DNA发生作用,导致DNA突变或者致癌。因而,在二甲双胍中发现NDMA,也让人们对二甲双胍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多项文献证实了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

不过,在此之前,二甲双胍曾被证实有抗肿瘤功效。

年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病人与降低癌症风险直接存在联系。而一项发表在知名医学期刊《胸部肿瘤学杂志》的韩国研究在对超过73万人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和二甲双胍,都与肺癌风险显著负相关,同时服药者风险更低”的结果,这也说明二甲双胍与肺癌风险降低独立相关,并且与其他药物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而美国糖尿病学会和美国癌症协会于年联合发表了《糖尿病与癌症共识报告》,报告指出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与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的患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降糖对于降低癌症风险十分重要。

既然二甲双胍有抗癌作用,那在其成分中发现的致癌杂质,是否会影响二甲双胍的效用呢?

其实,二甲双胍中NDMA杂质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可能来源于原材料,也可能来源于生产、包装以及储存等过程中。但目前已有较为有效的检测方法,例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法、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测定二甲双胍中NDMA基因*性杂质。

《欧洲药典(9.0版)》等药典中也有规定的检查方法,为有效控制药品质量提供技术参考。因而二甲双胍中含致癌杂质的情况完全在可控范围内,与二甲双胍本身的抗癌作用并不矛盾。

二甲双胍用药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具有可靠的降糖疗效,总体耐受性较好,兼具抗癌作用,且不会增加低血糖风险。但二甲双胍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如腹泻、食欲减低等,进而导致营养不良,但症状轻微短暂且与剂量相关。在服药的患者中,约50%的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

专家推荐,用药过程中应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适时调整剂量,非缓释制剂分次随餐服用,或改成1次/天的缓释制剂,可减少胃肠道反应。

另外,患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别是肾功能经常恶化的情况下,患者体内*性代谢产物不断积蓄,会引起患者的厌食和消化功能障碍,加之患者严格限制蛋白摄入量、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失调,导致其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

研究表明,大于60岁的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与老年非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相比,更易发生营养不良。因此,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二甲双胍时,会给机体带来进一步的危害,加重营养不良。故需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使用剂量或停用。

二甲双胍属于当前应用率具有显著特点的一种口服降糖药物,其在单用药物以及配合用药方面均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于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预防以及血糖控制方面获得广泛应用,对此其成为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的关键药物。但是在二甲双胍用药方面仍然需要注重细节,以使得药物应用安全性获得提升。

参考资料:

[1]《降低二甲双胍副作用的应用方式分析》.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06-15

[2]《科学认识和面对长期口服药物的营养风险》.中国临床保健杂志.-12-27

[3]《二甲双胍胃肠道不耐受的研究进展》.现代药物与临床.-02-26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