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EGFR突变研发的小分子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是人类有史以来研发出来的最早的、针对实体瘤的高效、低毒的靶向药。时间上比这两个药物更早的格列卫,最初是治疗白血病的;另一个时间上更早的靶向药赫赛汀,是一个需要静脉注射的大分子药物。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问世,至今已经有2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晚期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最熟悉的药物。不过,由于疗效更好、生存期更长、副作用更小的第三代EGFR靶向药的上市,目前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在肺癌中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小,大有“英雄迟暮”的意味。
然而,话不能说的这么绝。这些久经考验的老药,正在其它常见实体瘤中开疆拓土,甚至在精准检测的指导下,时不时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近日,上海肿瘤研究所的教授们就在《自然》杂志上发布了一项振奋人心、举世瞩目的晚期肝癌治疗新突破。
不可手术的中晚期肝癌,以介入、射频、放疗等局部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药物治疗上主要是PD-1抗体、PD-L1抗体等免疫治疗,以及以仑伐替尼、瑞戈非尼、贝伐单抗为主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目前最流行的的一线治疗就是让这两类药物强强联合,比如PD-1抗体K药联合仑伐替尼组成的“王炸组合”,或者国产的PD-1抗体达伯舒联合国产的贝伐单抗达攸同组成的“双达组合”……不过,针对这些药物的耐药不断发生。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中晚期肝癌患者对现有的靶向药耐药,一直以来是困惑学术界的难题。
这一次的重磅研究,经过精细而严谨的分析发现:EGFR信号通路代偿性激活,是仑伐替尼治疗中晚期肝癌耐药的重要原因。体外细胞和动物实验均提示:对于由于EGFR信号通路代偿性激活而导致药物耐药的肝癌患者,联合使用仑伐替尼和吉非替尼,可以破解耐药。
基于上述体外研究的成果,医院的教授启动了一项小规模前瞻性临床试验,招募那些仑伐替尼治疗耐药(大部分是PD-1抗体也耐药)且EGFR高表达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仑伐替尼联合吉非替尼治疗,12名患者入组并接受了治疗,结果显示:4名患者肿瘤明显缩小、4名患者肿瘤稳定。
下图展示了两位联合治疗后,肿瘤大幅度缩小的成功案例:
仑伐替尼单药或联合PD-1抗体治疗中晚期肝癌,有效率不足50%,也就说超过一半的患者对目前已有的治疗是无效的。对于这类患者,检测一下EGFR表达,免疫组化几百块钱就能做,对于那些高表达的病人,或许仑伐替尼联合吉非替尼这样两个老药的新组合,是值得尝试的新方案。
除了肝癌,事实上,食管癌里,也有部分患者,对吉非替尼是敏感的。
十几年前,曾经有一项入组了名患者的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对比吉非替尼mg和安慰剂治疗晚期难治性食管癌患者的疗效,结果整体而言,试验是失败的,吉非替尼并未延长难治性食管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
不过,对其中名可以获取足够多肿瘤样本的受试者,进行了EGFR表达量的检测后,临床试验数据再一次分析后发现:那些EGFR高表达或者EGFR基因扩增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或许是能从吉非替尼治疗中获益的。
名顺利完成EGFR检测并且有明确结果的患者中,有59名患者是EGFR高表达/扩增的,在这59名患者中,吉非替尼相比于安慰剂明显提高了治疗的控制率(37%vs14%)、延长了生存期(1年生存率13%vs0%)。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大约20%的食管癌患者是EGFR高表达或基因扩增的,这部分患者在其他治疗均失败后,或许值得试一试吉非替尼这个老药。不过,前提还是一样的,标准治疗失败、精准检测后明确是EGFR高表达或基因扩增。
参考文献:
[1].EGFRactivationlimitstheresponseoflivercancertolenvatinib.Nature.Jul21.doi:10./s---7
[2].GefitinibandEGFRGeneCopyNumberAberrationsinEsophagealCancer.JClinOncol.Jul10;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