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晚期的肺癌患者,因为癌症多发生转移或者扩散,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根治性切除往往意义不大。
一般只能进行姑息性治疗,缓解即时的症状,如出血,更多的是通过放疗、化疗、靶向疗法来进行治疗。
那么,下面我们就看看,它们是怎样“各显神通”的呢?
放疗(RadiationTherapy,RT),
是将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等,经CT定位后,按照一定剂量,来杀死肿瘤细胞。
放疗的一般流程:定位肿瘤位置——评估治疗剂量——治疗。
类似手术治疗,也包括根治性治疗、姑息性治疗。主要是以患者的身体状况考量。
目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疾病指南,比较推荐的是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T,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T,IMRT〕这两种。在对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关于化疗/放疗的前瞻性实验研究中发现:虽然患者的生存率、肿瘤控制情况相当,但是IMRT可减少近60%的高级别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较于普通放疗,3D-CRT有以下几个优点:
1.定位更加精准,
不仅指对肿瘤本体性状的把控,还包括肿瘤在实际空间的位置。受体位、呼吸等影响,肿瘤位置较难固定,3D-CRT用立体定向体架及体模、真空垫取代了,用皮肤墨水在患者皮肤上标记照射范围的方法,使定位更准确。
2.疗效更高
绝大多数肿瘤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射线在从发射点到肿瘤细胞是存在能量损耗的。
常规照射为平面照射,就是只能从一个面照射,在同一剂量下,距离近的肿瘤细胞能被杀死,而距离远的可能因为剂量不够,就无法被杀死。
或者当剂量增大的时候,射线在穿过体内的过程中,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就很大。
而3D-CRT是三维照射,可以同时从不同的方向照射,每个方面的剂量较低,而汇集到病灶处,剂量就增高了。既保护了正常细胞,又消灭了“敌人”。
调强放疗〔IMRT〕,
同样对固定体位、精准照射独具优势。
甚至能将医生设定的靶区照射剂量、靶区周围敏感组织的耐受剂量规则,通过定位信号,进行优化,给出实现该结果的方法和参数。
化疗chemotherapy
即采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这类药物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生命周期或破坏它们的DNA来杀死癌细胞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顺铂、卡铂、紫杉醇等,一般与放疗同步,21d为一周期,一线治疗在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维持治疗则可在4~6个周期后评估疗效,或调整后续治疗方案。
NCCN指南中,对组织学类型非鳞癌的患者,更推荐顺铂+培美曲塞组合,
鳞癌患者,则更加推荐顺铂+吉西他滨组合。
以上的两种手段,虽然一直在优化,但是它们根本的局限性就在——“忠奸不辨”,容易“误杀忠良”。
副作用:
放疗:包括全身性疲乏、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口腔充血甚至糜烂。
化疗:包括头发脱落、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肾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肝脏毒性等。。
抛去对正常组织的伤害,放疗的短板也存在于癌症细胞必须对射线敏感。
无论是哪种治疗手段,目标都是:最大程度的肿瘤控制,和最小的治疗毒性。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治疗手段,既能”独具慧眼“地识别肿瘤细胞,又能高效地杀死它们呢?
“靶向药”就此诞生。
我们知道,癌症的发生,就是因为基因突变,那么,我们以导致这些癌症的基因为靶点,对症治疗,是不是就会既精准,又高效呢?
尤其是对晚期的肺癌患者,近年来飞速发展的“靶向药”实在带给人们太多的惊喜。
充分体现了药物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这三点。
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在市场上已经推出了三代,就我国较早上市的吉非替尼(又名,易瑞沙)、厄洛替尼(又名,特罗凯),国产的埃克替尼(又名,凯美纳),在临床上有效率都达到70%以上,第三代药物Osimertinib则达到97%,甚至接近%。
其毒副作用,也仅仅是腹泻皮疹,很少需要医疗干预。
这样令人欣喜的成绩,“靶向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与推广非常值得期待~
而且,就在今年,第三代靶向药Osimertinib已经在中国上市!
就在本月,第一代靶向药易瑞沙,已经列入医保!
我们更加期待,“靶向药”能给中国的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qiaoqiao为你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