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肺结核与肺癌目前都是高发性且是肺部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具有相同的咳嗽,咯血等临床症状,任何患者CT上显示直径3cm的单个圆形或卵圆形肺实质性病变称为肿块,最主要的是支气管肺癌。
肺结核表现为肿块状多见于结核瘤,直径3cm的肿块形状的肺结核影像及临床极容易误诊为肺肿瘤,影像上常出现“异病同影”,两者易误诊、误治,误诊率甚至达66.7%,因此提高对肺结核及肺癌CT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两种疾病诊断与鉴别的能力。
那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CT如何判断肺结核与肺癌的相关知识。
1》肺结核CT特征
1.多灶性
肺结核的多灶性往往表现在以上叶为主,其余肺叶肺段也出现斑点状、细结节状、索条状影,这是因为干酪物质进入支气管引起支气管播散所致,甚引起胸水、胸膜增厚粘连。2.多态性
在同一次CT片上可出现不同演变时期的多种形态:①渗出病变表现为云雾状、棉絮状;②增殖病灶表现为结节状;③纤维化表现为索条状;④干酪坏死表现为空洞;⑤钙化表现为点状或斑块状致密影(CT值Hu以上);⑥播散病灶表现为粟粒状或细结节状。3.多钙化性
钙化是结核病理演变过程中常见的结局之一,病灶在转归过程中,往往为渗出→增殖或纤维化→钙化这样的变化,所以在肺结核病变中,钙化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特征,往往表现多个钙化灶,球形病灶钙化往往表现在其边缘呈环状。
由于CT密度分辨率极高,所以CT能发现X线胸片上不易发现的钙化灶,有利于鉴别诊断。但应注意有些肺癌也可钙化。
4.少肿块性
在胸片上有时表现为肿块样改变,而CT横断扫描每一层所表现出的病灶,往往是斑片状、棉絮状、索条状或空洞,每层形态各一,不能堆塑成肿块,这是因为X线片是重叠图像,而CT分层图像。
既使是结核球,它也具有结核的特征,即多灶性表现为卫星灶、多钙化性表现为环状钙化或整个球形病变CT值高80Hu,易与肺癌相鉴别。
5.少结节堆聚性
肺结核病灶以增殖,干酪为主时,呈结节状,往往是均匀分散在一定的范围内,密度均匀,很少表现数个结节堆聚在一起。6.少增强性
若表现为结节或类肿块病变不易鉴别时,应进行增强扫描,肺结核病变由于缺乏血供,因而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量少,故强化不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
肺癌的血供较丰富,因而强化明显,增强前后CT值差30Hu。
2》周围型肺癌CT特征
1.孤立性结节及肿块
有别与肺结核病灶,周围型肺癌表现为孤立性病灶,周围肺组织往往是清晰的,而无卫星灶(肺结核基础上发展为疤痕癌除外)。
2.形态欠规则结节
病灶表现为数个结节堆聚,这是由于癌组织以一个中心向周围多个腺泡浸润生长所形成的,由于其生长不均衡,中间有残余肺泡组织,即形成所谓小泡征。
肿块生长的同时遇有血管或支气管的阻碍形成切迹,即所谓分叶。
3.边缘欠光滑
主要表现为棘状突起和短毛刺,毛刺往往较密集,周边均有分布,两者是由于侵及肺泡表面或小叶间隔及淋巴管形成的;
有别于炎症性肿块的边缘毛刺,炎症性毛刺表现较长和稀疏,一般只有二、三条,它是由于炎症慢性过程中,纤维化所致。
4.肿块密度及增强
平扫时肺癌肿块或结节往往是均匀的软组织密度,CT值30—50Hu之间,增强后大多数明显强化,CT值差30Hu。
常见有数支血管与肿块相连(即“血管集束征”),肺癌肿块少有钙化,偶有钙化,一般量少,呈点状偏肿块一侧。
5.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周围型肺癌多数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并有其解剖引流规律,一侧肺癌,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右上叶肺癌→右上肺门淋巴结→右气管旁组淋巴结→隆突组淋巴结。
右下叶及中叶肺癌→右下肺门淋巴结→隆突下组淋巴结→右气管旁组淋巴结。左上叶肺癌→左上肺门淋巴结→主肺动脉窗组淋巴结→隆突组淋巴结。左下叶肺癌→隆突下组淋巴结→右气管旁及主肺动脉窗组淋巴结。隆突组淋巴结为交通站,可引流至对侧纵隔甚至对侧肺门淋巴结使之肿大。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文献上大多数认为15mm为肿大。3》要点
直径3cm的肺结核由于形态较大,范围常累及多段,病变可出现在肺结核非好发部位,如上肺前叶、右肺中叶及下肺内、后基底段等。
卫星灶是诊断肺结核的重要征象之一,约有37.1%的肺结核患者可见卫星灶。卫星灶、密度不均、钙化、尖角样突起、洞壁光整等征象都支持肺结核诊断。
蜂窝状强化与包膜样强化是直径3cm肺结核的主要强化特征,尤其是蜂窝状强化在该类肺结核中较常见。
CT增强扫描对该类病变的正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始终有部分病例无法与肺癌鉴别,需结合纤支镜、CT定位穿刺活检、动态观察等帮助明确诊断。
林洪生工作室是林洪生教授领衔的中医肿瘤医疗及康复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康复,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延续新的生命同时重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林洪生工作室林洪生话健康
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