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0518420286668560&wfr=spider&for=pc前言
从年张学良被秘密转移到台湾,到年获得自由,他在台湾渡过了悠悠48载,加上他在大陆的幽禁岁月,超过了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的时间,足以耗尽人生最好的年华,张学良出生于年,西安事变后他被蒋介石无情判刑,那年他才36岁。
周恩来为张学良两次落泪
西安事变前,张学良和周恩来就已经有过几天的认识和交流,周恩来对张学良身上所体现的大国情怀十分佩服。
张学良提出逼蒋抗日的建议后,还慷慨解囊,拿出自己的两万元资助红军抗日。
但现实是遗憾的,兵谏后,周恩来火速到西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多方斡旋,最后终于和平解决,为了维护领袖威信,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不料被蒋介石的特务系统当即关押起来。
张学良虽是抱着必死之心去南京的,但他还是有遗憾,日后他说:“我和周先生肝胆相照,他是出了大力的,可惜我送蒋先生离开西安的时候,都没有和周先生打个招呼,遗憾的很,一别竟然是永久。”
得知张学良被蒋介石关押,周恩来刚好就在西安,张学良的部下都坐不住,都想直接和蒋介石开战,并去寻找周恩来,让红军也出兵支援。
周恩来深深明白,逼迫蒋介石抗日,这是张学良用生命换来的,张学良一定不会同意大动干戈去救他。
张学良的老部下几乎都要给周恩来跪下了,这些都是张学良从一开始就带出来的高级将领,但周恩来还是坚持,他说:“营救汉卿这件事不能急切从事。”
随后,周恩来和毛主席讨论后,毛主席也认可周恩来的意见,国破山河在,如果为了救张学良和蒋介石开战,那张学良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甚至会丢掉性命。
毛主席
尽管如此,在抗日战场枪林弹雨的日子里,周恩来多次和国际人士沟通,让蒋介石释放张学良。
比如年,周恩来就致电过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特使,提出恢复国共会谈的四项条件,其中一项就是释放张学良和叶挺等爱国人士。
但遗憾的是,蒋介石自始至终都没有释放张学良,但凡是抓住一点机会,周恩来都会争取。
年1月,周恩来在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不知想到了什么,说着说着就沉默了,静默了半晌,他突然说:“哎,我想起了一个老朋友,也是各位的朋友,他促成停止内战,团结抗日,我很怀念他。”
说到这里,大家不言自明,都知道周恩来说的就是张学良,也只能从心里默默地祈祷张学良可以早点获取自由。
3个月后,周恩来在重庆参加了一场茶会,在座的都是文化界的名人,大家谈论起了重庆谈判的事情,他说:“我已经来了,谈判耗去了我生命的五分之一。”
说到这里,曾经和张学良有过深厚友谊的东北人王卓然突然感慨说:“周先生十年谈判虽然不辛苦,但将来历史自有功过,只可惜了那一个钓了十年鱼的人。”
周恩来放下茶杯,兀自望向窗外,春末夏初,百花争艳,有那么一片叶子就从树上落了下来,周恩来长长一声叹息,眼角流下了两行热泪。
或许周恩来当时永远没有想到,也就是在这一年,蒋介石秘密把张学良从重庆转移到了台湾,自此进入了更秘密的幽禁。
先是在新竹县井上温泉,住的是日本人设计建造的木板房,里面只有简单的家具,冬天潮湿阴冷,夏天稍遇大雨便四处漏水。周围都是台湾山地原住民,他们平时不能随便越过警戒线。井上温泉与外界只有一条公路,路面损坏严重,如果遇到暴风雨,人和车都无法通行。
倘若周恩来知道张学良将军得到了如此的虐待,一定悲情万分。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把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蒋介石知道自己无力回天,便让人把张学良从原来的地方转移到一个山洞里。
“代总统”李宗仁迫于压力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和杨虎城,但毛人凤等人说,根本不知道张学良在哪里。
不知道人在哪里,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让人无可奈何,最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直接打到南京,依然没有找到张学良,但遗憾地找到了杨虎城将军的遗体。
张学良被幽禁期间和夫人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还依然挂念着这位旧友,张学良有个弟弟叫张学思,是新中国的开国少将,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纪念日上,周恩来和他相见。
张学思虽是张学良的弟弟,但多少年来,很少有书信来往,他也是十分想念哥哥,有人告诉他台湾有人故意抹黑张学良西安事变的事情,在会上突然情绪失控,十分激动。
在和周总理敬酒的时候满脸泪水,周总理见到这一幕,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也流下了沉痛的泪水,周总理说:“我的泪水不是代表党的,是代表我个人的,25年了,张先生依然没有自由,怎么能不叫人落泪呢。”
几十年的战斗生涯,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位高权重,日理万机,可他还是怀念着张学良,甚至为张学良流泪,这是一个伟大革命家和一个伟大爱国将军的深厚感情。
也就是这一年,周恩来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香港的朋友,转交给张学良。但是这封信没有署名,也没有收信人。信中共有16个字:
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有期。
或许周总理是担心这封信能不能收到的问题,或许是担心如果写了名字,会给张学良带来不好的影响,但这几个字把对好友的想念体现的淋漓尽致。
岁月无情,10年的时间,眨眼之间,到年周总理已经疾病缠身,临终前他嘱咐妻子邓颖超:“不要忘记台湾的那位老朋友。”说的就是张学良。
或许如果周总理在天有灵,他也知道张学良其实也在想念他,该是多么的欣慰。
张学良的囚禁岁月
年张学良被迁往高雄后,后来又被迁到台北近郊的北投,那时候张学良已经年近60岁了。
因为没有人身自由,他整天基本上都在家里,后来允许他建了一座小院,十年如一日,那就是著名的幽雅招待所。
那年蒋经国送来一套家具,张学良对此没有任何感谢之意,乔迁新居那晚,张学良把亲人都叫到身边,由于他的子女都在美国,他心里十分荒凉。
几年后,他和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由于年纪大了,他总是向孩子们打听外面的世界,一次在宴会上,有人笑着说:“大爷,这一屋子都是美女陪你吃饭,您幸福不?”
张学良笑着说:“你们都是美女,那丑女都去哪了?”大家哈哈大笑,张学良的一句话内心其实很痛苦,只是言语无法表达。
孩子们说,张学良喜欢张学良喜欢讲述东北的往事,讲述他童年的故事。
“从大伯平时的言谈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家人、家乡、国家、民族的挚爱,谈起这些话题时,他兴奋不已,神采飞扬,有时说着说着,黯然神伤,音落神凝”。
侄女张闾蘅知道,大伯想回老家看看。
那年,张闾蘅回到过一次香港,张学良得知后,悄悄地问:“你回大陆了?”张闾蘅知道大伯也想回,但是身不由己。
年,张闾蘅告诉张学良,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了。已经70到龄的张学良得知后泪如雨下,他想发个吊唁,但是怎么也发不出去。
张学良说:“我听说周先生临终前,得知我患了眼疾,还派人四处打听,看能不能为我做点什么,这样知我重我者,天下还有几人?”
由于张学良没有人身自由,他想对周总理的逝世做点什么,但是无能为力,直到90年代,“两蒋”都去世后。
邓颖超亲自写信
年3月,失去了半个多世纪自由的张学良和夫人,终于可以离开台湾了,他们被批准去美国探亲。
离开台湾就什么都好说了,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因为张学良离开台湾时就表示,十分想念大陆,想回家看看。
邓小平得知后专门建议中央领导人开会谈论这个问题,并对如何迎接张学良的归来做了很详细的指示。
为了保险起见,中央决定派老革命家,开国上将吕正操将军去美国旧金山,转达中共中央对张学良的欢迎。
此时,已经高龄的邓颖超得知了这件事后,也马上给张学良写信,表达了自己想让他回到大陆看看的愿望,吕正操随后带着邓颖超的亲笔信去往美国。
邓颖超在信中写道:汉卿先生,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数十年海天遥隔。恩来生前每念及先生,辄慨叹怆然。今先生身体安泰,诸事顺遂,故人闻之,深以为慰。
在信中,邓颖超希望张学良回到故乡看一看,或叙叙旧,或扫扫墓。
邓颖超晚年
由于张学良年纪偏大,眼睛也不太好,吕正操把这封信交给张学良后,张学良用放大镜把信贴在自己的眼睛上,看了好几遍。
想到周恩来,想到邓颖超,张学良眼角流下了干涩的泪水,他说:“我也想念周恩来,替我问候邓女士。”
不仅如此,张学良还亲笔写了一封信,让吕正操带给邓颖超,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踏上故土。
在末尾的署名上,张学良用了个“拜”字,或许对于邓颖超来说,这也是对了却了周总理的生前的牵挂。
随后张学良和吕正操友好地聊起来,张学良说,我早就听说过你,你个“地老鼠”。吕正操哈哈大笑:“地道战也是人民创造的嘛,那不是我的功劳,都是人民的功劳。”
张学良点点头说:“得民者昌。”
临走的时候,吕正操问张学良,还有什么愿望吗?张学良叹了口气说:“我只希望祖国统一。”
随后,张学良又用坚定的语气说:“我看,大陆和台湾将来必然会统一的,两岸不可能就这样长期下去,统一只是个时间问题。”
当时的张学良已经90岁了,他还是坚定地告诉吕正操,在有生之年,如果祖国有用得着的地方,他一定会尽力,做一个中国人该做的事情。
张学良虽然没有回大陆,可他一直关心着大陆的人和事。
就在邓颖超给张学良写信的一年后,邓颖超悄然而逝。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报了邓颖超于前一天逝世的消息。
在邓颖超的灵堂上,有人发现了在所有的花圈中,有个身份特殊的人,缎带上写着:邓颖超大姐千古,最后写的是:张学良赵一荻敬挽。
有人问周尔鋆将军:“张学良的花圈是谁送来的?”周尔鋆说:“张学良在美国得知邓颖超去世后,心情极其悲痛,他委托香港的一个侄女,以张学良的名义给邓妈妈敬献花圈。”
当大家得知这件事的真实情况后,都被张学良的真情打动,周总理生前就和张学良感情深厚,如今,邓颖超的离去,再次见证了周恩来与张学良跨世纪友谊的延续,感人至深。
梦回故乡
年,张学良恢复了自由,但是他已经90多岁,早已淡泊人生,晚年的时光,他还是会时常想起来周恩来,他说:“我们两个人一见如故,感情很好,这是何等深厚的友谊。”
晚年的张学良,和赵一荻相依为命,两个人在美国的夏威夷,过起了平常人的生活。
赵一荻年轻时
但赵一荻年轻时曾患肺癌,割除了一片肺叶,而张学良在40多岁时患了严重的眼疾,因居在深山中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视力差到看人只是影子,一耳全聋,一耳微有听力。多年来,赵一荻就是张学良的眼和耳,但她一大声说话,就喘不过气来,非常痛苦,两人以轮椅代步相依度日。
周恩来有个侄女叫周晓芳,她的职业是导游,嫁给了一个加拿大人,也住在夏威夷,得知张学良也在夏威夷,周晓芳为张学良写过几次信,也算是代表周总理的问候。
年,周总理的嫡亲侄女周秉建访美,也专门去看望了张学良将军,当时的张学良已经身有重病,靠着轮椅行走。
得知是周总理的侄女来了,张学良激动地握着两个姑娘的手说:“周恩来和我友谊很深,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我非常尊敬他的为人。”
周秉建说,在七妈邓颖超逝世时,看见过您送的花篮,十分感谢。张学良想什么,硬是没有说出来,看得出来,他十分欣慰。
在给周恩来侄女的本子上,张学良写了这样一句话:好梦未圆愁夜短,虚名终究误人生。
年,赵一荻去世,一年后,张学良的人生也画上了句号,后人按照张学良生前嘱咐,将他安葬。他在生前曾说过:“葬我于高山之巅兮,望我大陆。”
张学良去世后,中央发出唁电,评价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将军。
如今,台湾的幽雅招待所如今已更名为“少帅禅园”,在保留建筑物原有外观特色的基础上对外经营,成为兼具生态、历史、景观、美食的场所,需预约在此用餐或泡温泉方可入内参观。
它依山而筑,由最高点入口拾级而下,右边的警卫亭变成了“小六茶铺”,以张学良的乳名命名,贩卖饮料甜点;主居室以张学良的字命为“汉卿美食”;庭院视野开阔,可俯瞰北投温泉地热谷和关渡平原。据说,张学良被幽禁此地将“禅”之理念融入自己平时的饮食起居。
书房里立着张学良与赵一荻晚年形象的人形立板。在庭院另一侧的“少帅亭”内设置了张学良的半身塑像,供游客和市民瞻仰,并题有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友会撰写的刊词:
“不怕死,不爱钱,丈夫决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
张学良将军走了,他的爱国精神和业绩将彪炳青史,他与周恩来的伟大友谊也将万古流芳.虽然周恩来、张学良均已作古。但是,他们生前仅仅九天的交往演绎出的跨世纪友谊的那些动人故事依旧在海内外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