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华图/视觉中国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十年来,基于基因分型的分子靶向疗法,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变革。
2月18日,在“ROS1靶握每分可能”的专家媒体沙龙会上,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杨衿记教授指出,我国每年约80多万新发肺癌患者,其中有EGFR、ALK、ROS1、HER2等基因变异的患者可使用靶向药物精准治疗。通过全程管理,让每一个肺癌患者得到精准治疗,最终实现生存期超过5年,甚至10年以上,从而真正把晚期肺癌变成一个慢性病。
每7个肺癌患者中,就约有1个罕见靶点阳性
肺癌是全世界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全球5年生存率只有17.8%,远低于其他主要癌症的生存率。据统计,在肺癌患者中,常见的是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的比例。近十年来,基于基因分型的分子靶向疗法,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变革。
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杨衿记教授说,随着对肺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基因突变靶点被临床认知,EGFR突变是发生率最多的,占50%以上;ALK重排是第二个驱动基因,占5%-7%;ROS1、HER2等基因变异各占1%-2%,医学界称之为罕见的事件。虽然单个肿瘤驱动基因突变发生率低于5%,但罕见靶点总体占有量大,约占所有肺癌15%。
也就是说,每7个肺癌患者中,就约有1个罕见靶点阳性。算下来,我国每年新发的肺癌患者有80多万,1%的比例就是多位患者存在ROS1基因融合。
因此,对于肺癌科医生来说,他们面临的任务是对每一个特殊分期的亚病种的患者,哪怕只占1%的ROS1基因融合的患者,也要实施精准治疗和全程管理,以期望把小概率事件的肺癌患者变成一个可以长期生存的慢性病。
肺癌基因检测应“愿检尽检”,提供足够的选择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临床经验的积累,存在罕见靶点的肺癌诊疗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患者获得了更多生存希望。但整体上肺癌罕见靶点的知晓度相较常见靶点而言仍然较低,面临着临床送检率低、治疗方案选择不规范、诊疗选择有限等问题。
医院肺癌首席专家、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所长龙浩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临床上,患者的肿瘤病灶组织或体液、血液等都可以进行基因检测。理论上,所有的肺癌患者应该实现基因检测全覆盖,因为这影响到医生的治疗选择,可以说,没有检测就没有精准治疗。但是,实际上,由于价格、医院管理等原因,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并没有做基因检测,这就让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了。
“罕见靶点的检测率和靶向治疗率要低于常见靶点。以ROS1为例,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ROS1基因检测率仅为38%,低于EGFR和ALK的检测率。”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唐可京教授介绍,而出现这类靶点的这类患者常常更年轻、出现不吸烟或轻度吸烟历史、晚期腺癌等特点。
可喜的是,在东莞市由于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被纳入了医保,这让患者的接受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南方医院(医院)肿瘤防治中心主任贾筠教授介绍,“医院做肺癌9个基因检测套餐,包括EGFR、ALK、ROS1等需要元,我们医保可报销80%,患者自费仅需一千多元。”
据记者了解,目前肺癌的基因检测包括增强免疫组化、二代测序等多种方法。专家表示,基因检测应该贯穿于肺癌的全程管理中,从而指导医生精准用药。
靶向药物让肺癌患者生存期延长
通过使用靶向药物,让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比如克唑替尼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该研究数据的最新更新中,中位总生存期达到了51.4个月,这种治疗效果令人惊喜。
当然,靶向药物治疗也面临耐药的难题,而且这种情况不可避免。患者和医生该如何面对耐药呢?杨衿记教授表示,当ROS1基因融合的患者使用一代药物TKI出现耐药以后,我们可以采用第三代乃至第四代的TKI类药物,后续不断涌现新药,序贯联用的话,患者就很可能突破5年的生存期。
假如出现了旁路或者组织学转化,我们可以采用相应的化疗或者是联合靶向药,或者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甚至联合免疫治疗,可以使患者生存期得到很大的延长。
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崔文灿